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

心經九解 第一,二,三解

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
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子!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受想行識,亦複如是。舍利子!是諸法空相。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。是故空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,無眼耳鼻舌身意。無色聲香味觸法。無眼界,乃至無意識界。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。乃至無老死,亦無老死盡。無苦集滅道。無智亦無得。以無所得故。菩提薩埵,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心無罣礙。無罣礙故,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夢想,究竟涅盤。三世諸佛,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故知般若波羅蜜多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無上咒,是無等等咒,能除一切苦,真實不虛。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。即說咒曰:揭諦揭諦,波羅揭諦,波羅僧揭諦,菩提薩婆訶。
妙航法師重新標點符號後:
”,自在菩薩,“”,深般若波羅密多時,“見五蘊皆空,“一切苦厄。舍利子,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受、想、行、識,亦複如是。舍利子,是諸法空。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。
是故空中,無色、無受想行識;無眼耳鼻舌身意,無色聲香味觸法;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;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,乃至無老死,亦無老死盡;無苦集滅道,無智亦無得。
以無所得,故菩提薩埵。依般若波羅密多,故心無罣礙。無罣礙,故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,夢想究竟涅盤。
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,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無上咒,是無等等咒,能除一切苦,真實不虛。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。
即說咒曰:揭諦揭諦,波羅揭諦,波羅僧揭諦,菩提薩婆訶。
摩訶般若波羅密多!
摩訶般若波羅密多!
摩訶般若波羅密多!
《心經》──佛海尋真 溺水三千 心經一卷 提攜度潛。
探索生命的秘密與科學研究一樣,應該遵循二條腿走路的方針,理論探究和親證實驗同步進行。
理論探究篇:
《心經》是佛門三藏十二部八千五百卷經典的總持,是經中之神。當年唐僧奉詔西天取經,並譯注般若最勝大經六百卷,般若大經中最簡勝的就是《心經》。因時代、地域、發音、見取不同《心經》有諸多傳譯本。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共五十四句,二百六十七字,其文最簡,其意最難曉。
《心經》,全一卷。全稱《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》,略稱《般若心經》、《心經》,玄奘譯。收于大正藏第八冊。本經之異譯本有六:《摩訶般若波羅密大明咒經》鳩摩羅什、《般若波羅密多那提經》菩提流支,《般若波羅密多心經》般若、利言,《普遍智藏般若波羅密多心經》法月,《般若波羅密多心經》智慧輪,《聖佛母般若波羅密多經》施護。
《般若波羅密多心經》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
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子!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受想行識,亦複如是。舍利子!是諸法空相。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。是故空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,無眼耳鼻舌身意。無色聲香味觸法。無眼界,乃至無意識界。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。乃至無老死,亦無老死盡。無苦集滅道。無智亦無得。以無所得故。菩提薩埵,依般若波羅密多故,心無罣礙。無罣礙故,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夢想,究竟涅盤。三世諸佛,依般若波羅密多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故知般若波羅密多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無上咒,是無等等咒,能除一切苦,真實不虛。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。即說咒曰:揭諦揭諦,波羅揭諦,波羅僧揭諦,菩提薩婆訶。
藏文轉譯心經釋超
如是我聞。一時佛在王舍城鷲鋒山中。與大比丘僧及諸菩薩摩訶薩俱。爾時婆伽梵即入甚深明瞭三摩地法之異門。其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。行深般若波羅密多。觀察照見五蘊所有自性皆空。複次、具壽舍利子。承佛威力。白聖者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曰。若善男子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羅密多者。彼應如何學。作是語巳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。答具壽舍利子言。舍利子。若善男子、善女人。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羅密多者。彼應審諦觀察五蘊一切自性皆空。色即是空。空即是色。色不異空。空不異色。是故受、想、行、識。亦複皆空。舍利子。如是。一切空性。無生。無滅。無垢。無淨。無減。無增。舍利子。是故空性之中。無色。無受。無想。無諸行。無識。無眼。無耳。無鼻。無舌。無身。無意。無色。無聲。無香。無味。無觸。無法。無眼界。乃至無意識界。無無明。亦無無明盡。乃至無老死。亦無老死盡。如是。無苦、集、滅、道。無智。無得。亦無不得。舍利子。以無所得故。諸菩提薩埵。依止般若波羅密多。心無罣礙。無有恐怖。遠離顛倒。究竟涅盤。三世諸佛。亦皆依此般若波羅密多故。證得無上正等菩提。是故諦知般若波羅密多咒。是大明咒。是無上咒。是無等等咒。能除一切苦。真實不虛。即說般若波羅密多咒曰。噶底噶底。把拉噶底。把拉僧噶底。菩提莎哈。舍利子。菩薩摩訶薩。應如是學甚深般若波羅密多。於是薄伽梵從彼定起。贊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。善哉。善哉。善男子。如此也。善女人。如此也。如汝所說。行此甚深般若波羅密多者。一切如來。亦皆隨喜。薄伽梵說是語已。具壽舍利子。及觀自在菩薩摩訶薩。並一切世間天、人、阿修羅、幹達婆、等。聞佛所說。皆大歡喜。信受奉行。
由藏文轉譯釋慧清
如是我聞。一時佛在王舍城鷲蜂山中。與大比丘眾及大菩薩俱。爾時世尊入法門定。名為顯現甚深。複于爾時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。照見甚深般若波羅密多行性。並於五蘊照見自性都空。即時具壽舍利子。承佛神力。請問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。若有善男子、或善女人。欲修行般若波羅密多行者。彼當雲何修學。說是語已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。告具壽舍利子言。若有善男子、或善女人。欲修行般若波羅密多行者。彼當如是觀照。
謂正隨觀見五蘊自性都空。色即是空。空性是色。色不異於空性。空性亦不異色。如是受、想、行、識。亦即是空。舍利子。是故諸法空性無相。不生。不滅。無垢。亦無離垢。無減。無增。舍利子。是故於空性中。無色。無受。無想。無行。無識。無眼。無耳。無鼻。無舌。無身。無意。無色。無聲。無香。無味。無觸。無法。無眼界。乃至無意界。無意識界。無無明。亦無無明盡。乃至無老死。亦無老死盡。無苦集、滅、道。無智、無得。亦無非得。舍利子。如是菩薩由無得故。即能依住般若波羅密多。心無障礙。無有恐怖。遠離一切顛倒。究竟大涅盤際。三世諸佛。亦依般若波羅密多故。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。由是應知般若波羅密多即是咒。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。是善能除滅一切苦咒。真實不虛。即說般若波羅密多咒曰。達嘉他。嗡姆。伽德黑。伽德黑。巴羅伽德黑。巴羅薩姆伽德黑。菩提薩娃訶。舍利子。菩薩摩訶薩。即應如是修學甚深般若波羅密多。爾時世尊乃從定起。贊曰。善哉善哉。觀自在菩薩。如是如是。若善男子。如汝所說。修行甚深般若波羅密多。諸佛如來。亦所隨喜。世尊說是語已。具壽舍利子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。與彼一切所攝眷屬。及天、人、非天、健達婆等、諸世間。普皆隨喜。於佛所說。信受奉行。
         
《心經》解讀一
從藏文轉譯的心經中可以分析解讀出如下資訊:
: 時間:一時
: 地點:王舍城鷲峰山中
: 人物:釋佛與皈依的大比丘眾及虛空中的大菩薩
: 過程:
a :釋佛進入顯現甚深、甚深明瞭的法門定中(三摩地法之異門即通靈狀態中),並描述所見境界五蘊皆空
b :舍利子(承佛威力或神力,向通靈狀態的釋佛)請法:“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欲修行般若
波羅密多行,彼當如何修學
c :釋佛闡述修行達到這一境界 應具備的心法行法
d :釋佛讚歎,鼓勵學人,並出定世尊乃從定起
e :隨行弟子普皆隨喜,於佛所說,信受奉行
: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經。
1:三藏法師玄奘譯經時,去除了神通的外衣,從人的角度,直接心地地轉譯了心經的核心內容。
2:我們必須明瞭的是,唐代的翻譯是沒有句逗的,標點符號是後人取意斷句所加。若斷錯,則意義變異,故目前《心經》的句逗把《心經》的原貌改得面目多非,隱晦了修行的實地法門,卻要靠人,不知使求真者走了多少的冤枉路o“色不亦空、空不亦色常常成為一些人的口頭禪。
3:《心經》觀、行、照、度的修行法門:
‧“”,自在菩薩,“”,深般若波羅密多時,“見五蘊皆空一切苦厄。
舍利子,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受、想、行、識,亦複如是。
舍利子,是諸法空。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。
是故空中,無色、無受想行識;無眼耳鼻舌身意,無色聲香味觸法;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;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,乃至無老死,亦無老死盡;無苦集滅道,無智亦無得。
以無所得,故菩提薩埵。依般若波羅密多,故心無罣礙。無罣礙,故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,夢想究竟涅盤。
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,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無上咒,是無等等咒,能除一切苦,真實不虛。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。
即說咒曰:揭諦揭諦,波羅揭諦,波羅僧揭諦,菩提薩婆訶。
摩訶般若波羅密多!
摩訶般若波羅密多!
摩訶般若波羅密多!
         
大 顛 和 尚 注 心 經
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
·大顛禪師寶通述
  <解序>
夫心經者,未曾舉起已是分明,何須注解!然而世尊出世現種種相,說種種法,五事施化,五種立題,廣辟玄門,誘導群品,以接引初機,傳諸達道。于第五時說般若大經,唐三藏玄奘奉詔譯成,流於此土,盡六百卷,談空一味,顯法多門。於其數中,最勝最簡要者,五十四句,計二百六十字。其文大直,反成難曉。若能對己返照,窮究見聞,先取見性,次第入頓,後無凝滯,終到牢關。設或未然,且聽末後句。
大 顛 和 尚 注 心 經
【摩訶】梵語。為大,又雲平等。
世間最大莫過虛空。金剛經雲:“南西北方,四維上下虛空,可思量不?須菩提言:不也,世尊。所以灌溪道:“十方無壁落,四面亦無門﹐大道無邊際,虛空難度量。
雪鋒道:“仰望不見天,低頭不見地,雖然恁麼廣大,誰知有一物,更過於此。且道是甚麼物?還識這個?太虛雖廣不能包其體,日月雖明,不能喻其光。達摩雲:“寬則遍法界,窄也不容針。庵雖小含法界。放開大者無外,收來小者無內。藏山于澤,藏舟于壑,藏天下於天下。若從這裡會得,萬象森羅,情與無情,皆同一體。方通道:滿目青山無寸樹,極目綠水絕波瀾。光明洞耀,照徹十方,譬如千日,放大光明。古人道:“盡大地,是沙門一隻眼,盡大地是個法身王。
經雲:“父母所生眼,悉見三千界,出廣長舌相,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豈不見。
雲門道:“一條柱杖子,化為龍,吞卻乾坤去了也。山河大地從什麼處得來?若從這
,一一明得便瞭。芥子納於須彌。須彌納於芥子。藏身處,沒蹤跡,沒蹤跡處,莫藏身。神通自在,出沒自由。或現大身,滿虛空界;或現小身,微中極微,細中極細。拋向諸人面前,打鼓普請看不見!
會麼?海底金烏天上日。眼中童子面前人。
  【般若】梵語。智慧。
     愚癡之人,不見自性,造作粗惡,用事無智,生遭王法,死墮阿鼻。若能轉愚為智,用事聰明,具大福德,知因識果,令人恭敬,不受貧苦。若有人,反思從前,所做過惡,逐日忙忙,不覺不知,愚癡顛倒。忽然自醒,念念生死,末後何歸,有大苦惱。愛別離苦、求不得苦、捨不得苦。杳杳冥冥,前路暗黑,魂識紛飛,無家可歸。依草附木,饑渴苦惱,親戚不睹,莽莽蕩蕩。憂愁之苦,或在地獄,一日一夜,千死萬生。或墮畜生,久受困苦,無人救濟。長劫受苦,忽能自覺,晝夜反思。塵劫以來,前種種苦,但受無常。親近知識,發大智慧,見自本性,頓悟無生。反前愚癡,智慧福德,皆歸空寂。神通妙用,治生產業,治世語言,同歸般若。轉凡成聖,自知當作佛,是心是佛,生極樂國。念念慈,常談般若,濟諸貧苦,變大地作黃金,攪長江為酥酪。一切諸法,無非佛法,平等真法界,佛不渡眾生。方通道無眾生可度;無三界可出;無涅盤可證,本來具足。佛子住此地,則是佛受用。經行及坐臥,常在於其中,為人自肯,決定無疑。說此難信之法,稀有之事,悟者方知。
     更參末後一句,始到牢關。如何是末後一句?何須待零落,然後始知空。
【波羅】梵語。到彼岸。
迷者此岸。悟者彼岸。經雲:“渡河須用筏。到岸不須船。若迷本性,三業昏暗,六根內盲,妄認四大六根為己。此是眾生顛倒,認賊為子,迷自本性。輪轉生死,即在此岸。出殼入殼,輾轉不覺。改頭換面,長劫受苦,無有休息。若一人返真歸源,窮理盡性,親見本來面目,頓悟無生,便登彼岸。一得永得,一悟永悟,更不復生,輪回永息,生死永斷,作一個物外閒人。任性逍遙,寂然快樂,名曰極樂。如何是極樂?除是我家親弟子,誰人肯向裡頭行。
【密多】梵語。極則也。
密者,和也。多者,諸法也。密之一字,喻於太虛能包于萬法,萬法盡在太虛之內。眾生一性放開,亦能包於太虛,太虛亦能合於種性。太虛為體,萬法為用。太虛之中,森羅萬
,情與無情,總在太虛之內。眾生佛性,亦能包合於太虛。太虛之內,有八萬四千恒河沙異類種性,俱不可說,盡在眾生一性之內。一性喻於密。密能均和,和合為一。一性為密,種性為多,故曰密多。
【心】
心者,是眾生之本源。一切諸法同歸於心。萬法是心之異名,分為八萬四千,廣則無窮無盡。心生種種法生。心滅種種法滅。所以道:眾星皆拱北。無水不朝東。
又道:現前一心,本具千法,舉心動念,具大總持。從上祖師,以心傳心,以心印心。五千四十八卷,八萬四千法門,多種方便,皆從此個字流出。將須彌做筆 ,海水為墨,書這一個字,猶不能盡。人人盡有這一個字,所以不能自見 ,說亦不信,須是親見,方能信也。喚做一字法門,眾生不信是心是佛。佛有多種方便,指眾生見自本性,未能見者,須是一一分明指出。
教中道:“青青翠竹,盡是真如,須是親見真如。鬱鬱黃花,無非般若,須是親見般若。
夾山道:“明明百草頭,明明祖師意。須是親見祖師意。
又道:“目前無法,意在目前。
又道:“道在瓦礫,道在尿屎,道無乎不在。
又雲:“唯一緊密身。一切塵中現。
又雲:“見色便見心,眾生只見色,不見心。為何不見?只為識性昏暗,六根內盲,不覺不知。若能窮究,步步行行念茲在茲,磕著磕著,忽然親見,名曰見性。此性,不可以智知,不可以識識,須是左顧右盼,回頭轉腦。瞻之在前,忽然在後,處處逢渠,渠今正是我,我今不是渠。若能如是會,方得契如如。此性無形無相,於不見之上,親見。於親見之上,不見。離種種相,見自本性,是名妙道。
二祖問達摩:“乞師安心。達摩雲:“將心來,我為汝安。二祖雲:“覓心了不可得。
達摩雲:“為汝安心竟。二祖於此大悟,得無心之道。
會麼?若得心空皆及第,凡聖原來共一家。
【經】經者,徑也。是眾生修行之徑路。
驀直便行,向萬里無寸草處去。切忌當頭,舉心動念,便墮泥犁。要識此經麼?五千四
十八卷,皆從此經出。豈不見,僧問雲門:“如何是學人一卷經?”
雲門答曰:“舉起甚分明。又問:“僧念什麼經?”。僧雲:“念維摩經。雲門雲:“我不問你念維摩經!念的是什麼?若從這裡會得,出息不涉萬緣,入息不居陰界,常轉如是經,百千萬億卷。這一卷經,人人本有,亙古亙今,只為眾生不悟,所以信之不及。何也?此一卷經流浪多劫,迷背此經。忽然有人,一言下頓悟,方通道:此經不從外得,自知從己流出。聲聲不絕,默時說,說時默,大施門開無壅塞。然雖如此是,不可依樣畫貓兒。何也?須親見此經始得。
【觀自在菩薩】  
若信於此,但去靜坐。坐令極靜,舉心動念,有一無位真人,常在赤肉團上,出出入入。這裡親見此菩薩,悠游自在。十方諸國土,無刹不現身。一刹那間,周遍沙界。十方遊歷遍,不見佛行蹤。不離當處常湛,覓即知君不可見。于不見中親見,於親見中不見。若從這裡見得觀音菩薩,應物並隨形,何曾欠少。起坐鎮相隨,同起複同倒,同歡同笑,同叫同鬧。
會麼?眼裡聞聲方始知。
【行】行者,修行也。
欲行千里,一步為初,看這一步從何而起。若知起處,便知生死之根源。
     古人道:“行到水窮處,坐看雲起時。豈不見,石霜問石頭:“舉念不停時如何?”:“!雲是誰舉念?”石霜於此大悟。但如此體究,念念不離於當處。凡舉心動念,語言,三昧,自觀從何而出。
     古雲:“何不自聞聞,方通道,從佛口生,從佛口出。
     古雲:“欲識佛去處,只這語聲是。
     寶公雲:“未了之人,聽一言。只如今,誰動口。
     經雲:“有世界,名曰極樂。其土有佛,號阿彌陀,今現在說法。諦觀聲聲,從自己流出。念念不絕,十二時中,常讀是經。叫佛一聲應一聲,本來面目太分明。若能如是,喚作返本還源。如何是源?水流源在海,月落不離天。
【深】深者,徹骨徹髓處也。
     古雲:“為道損之又損。但去靜坐,日夜返照,照盡髑髏,五蘊頓徹,絲毫不罣,如父母未生相似,燒了一般,貼體汗衫都脫卻。反求諸己,廓然無我,自然到家。
     古雲:“不是不歸家,家貧歸不得,谷幽深遠無人能到。
     古雲:“去年窮未是窮,今年窮始是窮。去年窮無卓錐之地,今年窮,錐也無。若能如是,方知無舌人能解語,無手人能行拳。
【般若】梵語。智慧。
大凡為人,須有智慧。若無智慧,只知事逐眼前過,不覺老從頭上來。不信此語,外道聰明,無智慧。若是大智之人,知有生,便知有死。當自坐觀,生從何來。死從何往。若有人,發此一念,便能親近知識,抉擇生死之法。若不如此,但信此語:世間將不去。唯有業隨身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 古雲:“若一人。返真歸源。十方虛空。悉皆消殞。若要明末後一著,但將龍牙頌仔細冷觀。學道先須且學貧,學貧貧後道方親,一朝體得成貧道,道用還如貧的人。如此悟去,世間將不去,唯有一空身。是大安樂。
     會麼?撒手到家人不識,更無一物獻尊堂。
【波羅】梵語。到彼岸。
     迷者輪回轉,悟者輪回恝。若要到彼岸,須是自生智慧。譬如渡河人,河深難得渡,須用橋道、船車、木排、竹筏多種方便,佈置盛載。過此深河,前多種方便之物都無用處。見性悟道亦複如是。又譬如盲人求醫,路遠不能自行,須假人牽,兼手中有杖。無此二物,終不能到。既到醫師處,為他點開眼目,便見光明,其杖與牽人,都無用處。頓悟涅盤正路,亦複如是。未得見性悟道,須用作福,福至心靈。須假坐禪行道,看讀聖教,看話下語,一切頓悟。從前多種方便,有為之法,盡是閑傢俱,留與後人看。目開之人,渡河之者,來去自在,一過永遠,一悟永悟,更不復迷。得兔忘蹄,得魚忘筌,得意忘言,做一個物外閒人。十二時中,諸聖鬼神,要見無由。一切聖賢覓蹤跡,皆不可得。此是已到岸者。故雲波羅。
     會麼?及盡玄微妙,回程月下行。
【密多】梵語。無極。又雲:究竟。
     故密之一字,喻於太虛能包萬法。譬如眾藥,其味不同,用密勻和,同歸一味。諸佛性空,亦能充滿於法界,包含一切。異類種性,會源歸一。識得一,萬事畢。如何是一?吾道以一貫之。洞山道:“二十年要打成一片。不能得到這裡,方知佛法平等,無有高下,回歸
一體,無佛可做,無眾生可度,一體同觀,故曰密多。
【時】時者,正見之時
     正見之時,一無可見。亦無過去、未來、現在。與虛空平等。上無攀仰,下絕已躬,圓頓之位,皆不可得,玄之又玄,等無有二,共歸一時。
【照見五蘊皆空】
     五蘊者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。此五蘊因執色身有我故,長劫輪回。若就今生人身,依此修行,常自返照,照見五蘊淨盡,清淨本然,淨裸裸赤灑灑,沒可把。四大五蘊,名字皆不可得。古人到此,名曰蘊空法。
     西天 賓王問師於尊者曰:“在此作什亮?”尊者答曰:“在此蘊空。王問:“得蘊空法否?”尊者答曰:“已得蘊空法。王曰:“求師頭得否?”尊者答曰:“身非我有。豈況頭乎!”
     僧問岑和尚:“二鼠侵藤。如何淘汰?”岑曰:“今時人。須是隱身去。僧雲:“如何隱身?答曰:“道者還見奴家麼?”
     肇法師雲:“將頭臨白刃。猶如斬春風。
     舍利佛見天女,:“何不變卻女身去?”天女答曰:“我十二年覓女身,了不可得。教我變個什麼?“祖師到此田地,皆得蘊空之法。
     鏡清和尚住院三年,本院土地,要見師顏不能得。
     弘覺和尚住庵,天廚常送食。及再參洞山后歸庵,天神三日送飯到庵,不見庵主。庵主只在庵中,為甚未見?!從上祖師皆得圓頓之法。這裡一一透得荊棘過,萬象之中獨露身。為人自肯,乃方親到這田地,自然休歇,自然放下,如紅爐上一點雪。
     良久雲:會麼?只見六龍爭戲舞,誰知丹鳳入雲霄。
【度一切苦厄】
     若不得五蘊空,依舊墮落生死界,既墮生死界,再受輪回苦。
     老子曰:“吾有大患,為吾有身,有身皆是苦。
     經雲:“三界無安,猶如火宅。眾苦充滿,甚可怖畏。若要無苦,直須返己自照,照盡髑髏本來清淨,須是親見本來面孔。要見本來面孔麼?今古應無墮,分明在目前。
     會麼?舉頭鷂子過新羅。
【舍利子】
     舍者,離也。利子者,舍中之主也。四大五蘊,身如客店,主人暫住。主人既離,屋舍倒壞,利子常存。
     藥山道:“皮膚脫落盡。唯有一真實。又道:“大千俱壞,這個不壞。還識這個麼?獨超三界外,更不戀娑婆。
【色不異空】
     以心觀境,境上有空,見色便見空,心即是空。眾生法性只在目前。應物顯形,長者長形,短者短形,方者方空,圓者圓空,白者白空,黃者黃空,小者小空,大者大空,遠者遠空,近者近空。反觀自己,是色,色即是空,應現種種相。種種相,即是空幻化。空身即法身,法身覺了無一物,本源自性天真佛。
     寶公道:“有相身中無相身。
     會麼?雨洗淡紅桃萼嫩,風搖淺碧柳絲輕。
【空不異色】
色與空一種,凡夫見兩般。諸佛菩薩,常行平等智,不生分別相。三世諸佛菩薩亦是空,二十八祖六代祖師亦是空,四聖六凡亦是空。上至諸佛,下至螻,各各本來總是空。只為眾生執著,不知是空。迷己逐物,隨物流轉,不能歸一。機見不同,有色有空,墮落二見。若人於此,廓徹悟空,平等身心,內外無餘,不見空色,不被物轉,平等法界,何更有二。
     會麼?不見一法即如來,方得名為觀自在。
【色即是空】
眼是色不能見,只是真空能見。耳是色不能聞,只是真空能聞。鼻是色不能嗅,只是真空能嗅。舌是色不能說,只是真空能說。身是色不能覺觸,只是真空能覺觸。腳是色不能行,只是真空能行。手是色不能行拳,只是真空能行拳。無眼能見,無耳能聽,無鼻能嗅,無舌能談,無腳能行,無手能行拳。意根有名無形,分為八萬四千。見聞覺知,總歸六根,遍身互換,神通妙用。
     古雲:“通身是。遍身是,會得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色空不異,真空妙理。所以道,色可色非真色,空可空非真空,總歸大空畢竟空。自性空,本性空,空空不可得空。二十空門原不有,且道到這裡,似個什麼?常憶江南三月裡,鷓鴣啼處百花新。
【空即是色】
     諸佛菩薩,見十方世界,只是一空界,平等無二。有情無情,著相分別,見種種相,隨聲逐色,出胎入胎,不知不覺。聖賢不見有色有空,內外無分別,常自寂滅相,光明動耀,遍周沙界。安色空二字,俱不可得。
     會麼?亦無空,亦無色,布袋和尚逢拾得。
【受想行識】
因有眼故,便受其色。因有色故,便受其想。因有想故,便受其行。因有行故,便受其識。因有識故,便有六根。因有六根,便有六塵。因有六塵,便有六識。因有六識,共成十八界。因有十八界,便有四大五蘊。因有四大五蘊,便起六十二見,便起八萬四千差別相。隨聲逐色,流浪生死,終無止住。若要生死斷、輪回息,但從一根照破,令四大五蘊淨盡,廓然無我,當下空寂。直下承當空劫以前自己,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,寂無所寂,唯見於空,空無所空,八萬四千。塵勞妄想,一時頓息。此時,人亦空,法亦空,二相本來同。
     會麼?佛祖位中留不住,夜來依舊宿蘆花。
【亦複如是】
既無我故,萬法皆無,總歸於空,喚作萬法歸一,不落第二見。到這裡,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,動念即乖,安排即錯。文殊與淨名,對談不二。如何是不二?不得動著!動則三十棒。
     會麼?百舌未休枝上語,鳳凰那肯共同棲。
【舍利子】
     諸漏已盡,已歸寂滅。求出三界,天地不能拘。迥超法界外,自在更無懮。名曰舍利子。前解釋竟。
【是諸法空相】
     從上諸佛,一味談空。只為眾生,直下是空,擔負不行,起百種方便,種種假名,引導有情無情,皆歸空寂。若信未及,但去靜坐,返照照見,五蘊實無所有,自然人空。既得人空,其法亦空,人法俱空,自然休去歇去。
     經雲:“我身本不有,憎愛何由生。到這裡,自然放下,無佛可做,無生死可斷,無涅盤可證。圓頓之位,等覺妙覺之地。若更有絲毫可證可修,則墮生死界,永劫受沉輪。若能徹底無依無倚,直下承當空劫,圓陀陀,光爍爍。
     會麼?亦無人,亦無佛,大千沙界海中漚,一切聖賢如電拂。
【不生不滅】
     不生不滅者,全談理性。有生有滅,全談事相。此語直言直說眾生具足法身。虛空之體,亙古亙今,不曾生不曾滅,不變不移,無去無來,無舊無新,湛然常寂。四大五蘊從他虛生虛設,於自己法身,總無交涉。和光塵不染,三界獨尊。此是長劫虛空不壞之身。
經雲:雲何得長壽,金剛不壞身。
會麼?竹影掃階塵不動,月輪穿海水無痕。
【不垢不淨】
     亦說眾生本來具足法身,眾生法身清靜,無暇無染無汙。不長不短,不方不圓,無濁無淨,壞不得,燒不得,染汙不得,如世界如虛空,如蓮花不著水。心清淨,不垢不淨,長劫如然,如水中月,要見麼?佛面猶如淨滿月,亦如千日放光明o
  【不增不減】
      虛空之體,迢迢空劫之身,增不得減不得壞不得。在聖而不增,在凡而不減,如如不動。上乘菩薩信無疑,中下之士聞之必生怪。
      會麼?喚作一物即不中。
  【是故空中】
      清靜本然,棒打虛空空不痛,刀砍虛空空不斷,繩縛虛空空不住,火燒虛空空不著,箭射虛空空不穿,雨打虛空空不濕,典賣虛空不值錢。
      會麼?欲言言不及,山東河北好商量。
【無色受想行識】
      虛空之體,安色空不受色,安聲空不受聲,安受空不受受,安想空不受想,安行空不受行。安識空不受識。六道四生,一切假名,都無所受,纖塵不立。清虛之理,畢竟無身,行如鳥道,坐若太虛。十二時中,佛眼覷不見。為甚覷不見? 錦鱗在深處,白鷺不知蹤。
【無眼耳鼻舌身意】
      有此六根,隨順眾生之說。諸佛具大慈悲,現三十二相,八十種好,以幻滅幻。非幻不滅,不滅者是眾生本來具足法身。法身即非法身,是名法身。法身有名無形,要見法身麼?在眼曰見,在耳曰聞,在鼻曰嗅,在舌談論,在手執捉,在足運奔。全體起用,全體法身。非
是六根,四大五蘊。見聞覺知,切忌妄認。四大六根,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盡是假名。引導眾生。須是親見法身,若得親見,轉凡成聖。豈不見僧問雲門:“如何是清淨法身?”雲門曰:“花藥欄。僧雲:“便憑麼去時如何?”雲門雲:“金毛獅子。雪竇頌雲:“花藥欄莫顢頇,星在稱方不在盤。便憑麼太無端,金毛獅子大家看。
     僧問大龍:“色身敗壞,如何是堅固法身?”龍曰:“山花開似錦,澗水湛如簸。祖師一一為眾生指出,若親見自己法身,萬劫不受輪回。要見法身麼?是何顏,剔起眉毛著眼看,擬議之間隔千山。
  【無色聲香味觸法】
     此六塵,皆從一根上起,但去一根,返照從何而起?若識得起處,知根本生。返照根本身,非我有我身。既無十八界,頓然清淨。觀身無身,觀法亦然,總歸空寂。更去靜坐,觀過去所作,現在所作,多種聲色香味觸法,安頓何在?既無所有,猶如昨夢,我心本空,罪福無主。何者是罪,何者是福?諦觀心是本來空,是則名為真懺悔。
     三祖乞二祖懺罪,二祖雲:“將罪來,我與你懺。三祖雲:“覓罪了不可得。二祖雲:“懺罪已竟。三祖於此大悟。
     會麼?對坐不相見,光影照驢面。靜坐絕纖塵,虛空不通線。
  【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】
     此十八界,因執有眼界,而連累十八界,是諸惡業。但去眼根,反究虛假,六根皆歸敗壞,總無真實。靜觀四大,都無實義。為虛空之體,長劫不壞之身,湛然常寂,亦無修證。瑜伽常在定,無有不定時。無散無亂,孤明獨照,猶同秋月。圓陀陀,光爍爍,普天匝地照徹十方,山河大地不能隔礙。靈光獨耀,迥脫根塵,體露真常,不拘文字,心性無染,本自圓成,但離妄緣,即如如佛。
 【無無明】
     開發眾生,人人盡有無明,起多種種差別,百種煩惱。常取六根,起十八界,心處六情,如鳥投網,造眾惡業,如蛾赴燈。出殼入殼,輾轉不覺,流浪經劫,皆因無明而起。因有無明,無明緣行,行緣識,識緣名色,名色緣六入,六入緣觸,觸緣受,受緣愛,愛緣取,取緣有,有緣生,生緣老死。憂悲苦惱,皆由無明為始,於此忽然親見無明降伏令死,死中更死,萬緣俱息。諸漏已盡,永斷煩惱,根本既除,三毒自滅。一切眾生,不識無明惡毒緣起,因被所累,
歷劫受苦,忽然自覺,無明起處,朝打三千,暮打八百,直教大死一回,末後再蘇,欺君不得。
     一僧問投子:“大死的人,卻活時如何?”投雲:“不許夜行,投明須到。于此直截根源,掃除心地,不見有身。身盡無明盡,塵垢盡除,萬劫塵沙之罪,一時頓消,輪轉生死,一時頓脫。
     古雲:刹那滅卻阿鼻業,了得萬法本來空。如何是本來空?無明實性即佛性,幻化空身即法身。法身覺了無一物,於此一一明得,轉凡成聖,轉無明作佛。
【亦無無明盡】
      有身即有無明,有無明即有三毒。因有三毒,起三惡業,三業昏暗,背覺合塵,不覺不知。若能轉三毒作三德,轉六根作六神通。於此一一轉得,轉凡成聖,凡夫即是聖人,聖人即是凡夫。若轉不得,凡夫被物所轉,百姓日用而不知,終日忙忙,無本可據。若能轉得,會萬物歸於自己,終日忙忙,那事無妨。終日吃飯,不曾咬破一粒米,終日著衣,不掛一縷絲。終日為,未嘗為。如此轉得,混融魔界,居塵不染塵,在欲而無欲。身心一如,內外無餘。須是打成一片,與空劫齊,形影不存,纖毫不立,體露堂堂。才有纖塵,遍界空生,即墮生死。但去返觀自己,不見有身。我身既無,無明亦無。
     經雲:“永斷無明。方成佛道。只這佛之一字,亦不可得,覓元字腳,亦不可得。
古雲:“無卓錐之地,喚作了事的人。喚作無心道人。莫道無心雲是道,無心猶隔一重關。且道隔那一重關?
     會麼?一片白雲橫穀口,幾多歸鳥盡迷巢。
  【乃至無老死】
既得無明盡,便無老死。諸佛修行只到無身處。身既無,生死何有?佛不見身,是佛見。
     經雲:“若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,即是菩薩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,不名菩薩。眾生顛倒,被目前幻景所惑。行影變動,隨物流轉,因執人我,妄心不滅,迢迢塵劫,人我不除,執著聲色,墮落生死,對治目前,亦有生滅。若是見性之人,目前無法,亦無眾生,心佛及眾生,是三無差別,平等真法界。佛不渡眾生,一體同觀,萬法歸一。到這裡。生則從它生,老則從它老,病則從他病,死則從他死。若是到家的人,不見有生死,亦無生滅。
     古雲:“不見一法即如來。方得名為觀自在。天堂地獄,六道四生,一切幻化,於大徹底人,總無交涉,自然全身放下。諸行無常一場空,即是如來大圓覺。 且道死了燒了,向甚麼處去。
     會麼?無影樹下,嘯月吟風。無縫塔前,安身立命!
【亦無老死盡】
     學道之人,如剝芭蕉,去一重又去一重,直得去盡,無下手處,返本還原,得五蘊空,如未生相似,燒了一般。到空不空處,脫體全忘,不存蹤跡,通身手眼,不立纖塵。名字不可得,十二因緣、六度萬行、頭陀苦行,一時頓脫。如枯木,如死灰百不會的人。
古雲:“不是息心除妄想,都緣無事可思量。若更說生、說死、說因、說果、說心、說性。心是根,法是塵,兩種猶如鏡上痕,痕垢盡除光始現。心法雙忘,方到無生死之地。人法俱忘,複是何物?
會麼?木人半夜穿靴去,石女天明戴帽歸。
【無苦集滅道】
小乘之人,日夜精進,六度萬行,心外求法。免此四諦,出三界,免輪回,無有是處。諸佛為大事因緣,出現於世,不以小乘法濟度於群生。大乘之者,學無為法,端坐念實相,眾罪如霜露,慧日能消除。在於閑處,收攝其心,端然不動,觀一切法,皆無所有。反觀四大,有身非覺體,無相乃明真,自知空寂。今知空寂,頓脫淨盡,無功之功,長劫不壞,如如不動,湛然常寂。諸法從本來,常自寂滅相。佛子行道己,來世得做佛,定慧力莊嚴,無迷無悟,無苦無樂,無集無滅,無道無德,無慧無癡,本來無一物,明鏡亦非台。到這裡修證即不悟,染汙即不得,一直超入如來地。
要見如來麼?竹密不妨流水過,山高豈礙白雲飛。
【無智亦無得】
此句反照自身,常不可得,豈有得乎?亦無人亦無佛,不是心,不是佛,不是物,一切聖賢如電拂。到這裡如賊入空屋,得無所得。離種種見,脫體無依,自性清淨,實無一法可當情。本來付有法,付了言無法,各各須自悟,悟了無無法。無得無失,無進無修,燃燈佛無一法受記。胸次才有絲毫有得有失,我能我會,我悟我達,我聰明我智慧,有道有德,盡是增上慢的人。我不除,皆隨生死。若是真實的人,總不如此,自有出身之路。
如何是出身之路?昨日有人從天臺來,卻過南嶽去。
【以無所得故】
修行人到這裡,入圓頓之位。眾生因何流浪,不能出期?只為不曾見性,鮮于智慧,不能廣知無量空義。胸次學解,誤卻本心。從門入者,不是家珍。眾生被其幹慧,廣覽義理,蠱毒人心。蘊在胸懷,成增上慢。
古雲:“才有纖毫,即是塵。一翳在眼,遍界空生翳。若不銷,不出門知天下事,翳若消盡,始知庵內人,不見庵外事。須是參究到空劫齊,不落第二見,歸根得旨,才有所得。執著人我,我慢不除,生陷地獄。雲光法師講得天花亂墜,貪嗔不改,墮落堰牛。西天長爪梵志,講得天帝釋、閻老來聽法,免地獄苦,不得騰空。見佛請益,聞佛方悟。若要超佛越祖 ,須是念念空寂。世間幻化,一切客塵,太虛之體,聲色不存,如世界如虛空,是了事安樂清淨道人。要見清淨道人麼?因我得禮你,衲僧眼見鬼,朗州山,澧州水。
【菩提薩埵】
了得人空,名曰菩提。了得法空,名曰薩埵,人法俱空,名曰妙覺。四果小乘,著相修行,精進苦行,修無漏,斷塵沙惑,果行圓滿,得四果阿羅漢,如 獨跳,神通狹劣,墮在聲聞辟支佛,不能接物利生。若不見性,萬劫不能成佛。若要入圓頓之位,須是見性,若得見性,反掌之間,轉凡成聖,自然機緣悟佛三味。無師智、自然智,多種方便,度諸迷悟,同到彼岸,更不受生。教外別傳,不勞寸刃,入圓覺無礙法門。如何是無礙法門?此去西天十萬餘。
【依般若波羅密多故】
此中間六個字,依此前種種解說,得大智慧,最尊最勝。悟性般若,天上天下,無有及之。
古雲:“千日學慧,不如一日學般若。般若通透,大光明藏,如人入海,轉入轉深。開佛知見,入佛知見,悟佛知見。有大神通,種種變化,種種方便,應現種種相。隨機利物,引導群迷,同到彼岸。三界唯心,萬法唯識,體用雙行,渾融歸一。無二亦無三,唯有一乘法。動靜言談,句句平等,不落第二,一體同觀,平等真法界。無眾生可度,豈有差別?脫體無依,
果行圓滿,名曰密多。三世諸佛,被思大和尚,一口吞盡了也。
     會麼?破鏡不重照。落花難上枝。
【心無罣礙】
     到此悟真空妙理,廓徹太空,清淨本然。如來與一切眾生,平等性空,于諸修行,實無有二,超過礙無礙境。
古雲:“心同虛空界,示得虛空法,證得虛空持。無是無非法。外清淨、內清淨、內外清淨。外空內空,內外空,當體即空。天地未有,先有此空。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無名天地之始,有名萬物之母。太始太初,大微太極,視之不見,聽之不聞,搏之不得,迎之不見其首,隨之不見其後,五目不睹其蹤,二聽絕聞其響。
六祖雲:“我有一物,上拄天下拄地,無人識得,若親見一回超過佛祖。出三界,不輪回,為人自肯、自信、自能,保任得無礙法,決定無疑。
     會麼?三歲孩兒抱花鼓。八十老翁滾繡球。
【無罣礙】
經雲:“汝何不見,吾不見之地。若不見,吾不見之地。自然非物,雲何非吾。達諸法相,稽首如空,無依無倚。如百千燈,光照一室,其光遍蒲。一切幻化,虛妄境界,於此總無障礙。東去無窮,西去無極,縱橫自在,無去無來,幻景不能所拘。本源自性天真,長劫不壞,清淨之體,無去無來,無變無異,故曰如來。
     要見如來麼?南有天臺,北有五台。
【故】
     故之一字,圓滿極則。不可說,不可說。說亦不得,因說不得,故曰故。即無法可說,是名說法。
【無有恐怖】
     悟得性空,東西不辨南北不分。不受明暗之所拘,不與萬法為侶。來去無伴侶,佛眼不能睹。常獨行獨步,達者同游涅盤路。上天之仰無窮,入地去之無極。山河石壁地水火風,於此來往,總無隔礙,不動道場。一刹那間,周遊法界,側掌行千里,回程轉似飛,陰陽不能遷變。四聖六凡,拘系不能得,千聖不奈何。無罣無礙,長劫如然,喚作自在大覺金仙。格外超佛越祖之久,決定無疑。究竟圓覺,遍十方故。
     要見此人麼?白頭童子智猶長,半夜三更渡渺茫,任運往來無間斷,不須船子與浮囊。
【遠離顛倒夢想】
     若要遠離,先斷貪欲,及除愛渴,愛為根本。發心修行,先取見性,愛欲自除。眾生輪回,顛倒不息,從過去劫中,不信般若,流浪生死,至於今日,被幻境所惑,貪著五欲,業識茫茫,日夜顛倒,被此幻身,三業昏暗,不覺不知。忽然自覺無常,知此過幻,念念變滅,頓然覺悟,即知此身,畢竟無體。
     古雲:“聖人無己無固,無必無我,無依無倚,無晦無明,無名無相,無強無弱,無淨無穢,無立無作,無生無滅,無住無默,無言無說,絕思絕慮。一切語言道斷,心行處滅,實無可得。得無所得,其道常存,朝聞道夕死可矣。死了燒了,無饑無渴,無寒無熱,無起無倒,無睡無眠,無六根無九竅,無四百四病,無八萬四千蟲,永無顛倒夢想。若不如此悟去,清淨界中,才一念閻浮,早過八千年。會即刹那間,不會塵沙劫。死死生生,轉轉不覺,睡長夢而不醒,萬劫顛倒而無止。顛顛倒倒,死了又生,生了又死,夢醒又夢,如夢幻泡影,流轉世間,夢中說夢,終無了期。若有人打得徹,透得過,永免顛倒,夢幻頓斷。
     且道向甚麼處去?千聖覓他蹤不見,全身隱在太虛中。
【究竟涅盤】
     反究此身本來無此四大。迷己逐物,認賊為子,妄認四大六根為自己。一切眾生,從無始以來,妄想執有我人眾生,及與壽者,認四顛倒,自不覺知,不能解脫。忽然自醒,於此日夜不離當念,自覺自照,照盡五蘊,從塵劫以來,本自無有,廓然頓空,實無我相,如圓覺性。本無菩提及與涅盤,亦無成佛及不成佛。古雲:“若悟無人我,逍遙出六塵。竟者,盡也。窮盡之法,廓徹無己,萬緣頓息,內外無餘,湛然常寂。生滅滅已,寂滅為樂。全身放下,離四句,絕百非,知見無見,斯即涅盤,故曰涅盤。如何是涅盤?咫尺之間,不睹師顏。
【三世諸佛】
     過去、未來、現在。過去莊嚴劫,一千佛。三世三千佛,更有窮劫佛,不可說,不可說。數量不可窮,但去靜坐,觀過去、現在、未來皆同一體,如虛空,不異相、不自相、不他相、非無相、非取相;不此岸、不彼岸,不中流;觀身寂滅,永不斷滅。若人於此頓悟,直下承當,迢迢空劫 ,盡在如今。於光動地,人法皆忘,不見過去未來現在,究竟到盡無盡地,即是空。
空我無我,我我尚不可得,空色亦無,三世自空。非識滅空,識性自空,前際後際空,故中際亦空,不落空。
     要見三世諸佛麼?鎮州蘿蔔猶自可,青州布衫更愁人。
【依般若波羅密多故】
此句是三世諸佛之母,從此流出十方諸佛。依此句修行果行圓滿,成等正覺。離此句修行,雖經多劫,又守勤苦,有希望成道,屬小乘法。墮在聲聞、緣覺、辟支佛。有為之法終不成就一切聖果。須常精進,存有所能,依般若波羅密多法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即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修行更無過此最上極則,果位無上正真。唯此一事實,餘二則非真,圓頓上乘。若外別修行,過此法者,無有是處。此是教外別傳。世尊最後拈花,迦葉微笑,正法眼藏。吩咐于摩訶大迦葉,此法親見自性,不容受記。圓頓之位,獨孤標法,參善知識,憑師指示,有緣契悟圓頓,教沒人情。若有思心傳授,是外道法。有吩咐,有傳授,有得有失,有教有授,盡是外道邪見。生死根本,三世諸佛、六代祖師,自修自證。我宗無語句,亦無一法與人。若有一法授記,不名釋迦。若被人教壞急需吐卻。大凡為人須從自己流出無價珍,用無盡,利物應機終不吝。上根之人,一聞千悟,具大總持。中下之機,多聞多不信。說此難信之法,稀有之事。
     會麼?月下樹無影,日午打三更。
【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】
此是梵語,阿之言無;耨多羅言上;三藐言正;三菩提言真。此名無上正真,又雲成等正覺。此四個字須是親見,見道方修道。五千四十八卷,說此四個字,窮不能盡。過去諸佛,說亦不能盡。三世諸佛一切賢聖,皆依此四個字,修證盡歸聖果。三世諸佛,初發心求此四個字,各得果位,圓成等覺妙覺。末代眾生若依此修行,般若波羅密多三藐三菩提法,廓然頓悟,親見無上正真,自知當作佛,直超聖果。
要見無上正真麼?山河大地,全露法王身。
【故知般若波羅密多】
     過去諸佛慈湣眾生,百種智慧方便,隨機利物。泥龕塑像,黃卷赤軸,一切語言,說因說果,但以假名字引導於有情。天堂地獄,諸佛位次,三賢十聖,緣覺聲聞,四聖六凡,次第接引。忽然自悟,見自本性,超過諸佛位,一直超入如來地圓頓之位,不立名字。若不見性,
向外馳求,終不成就。悟,有年有月有日有時,因甚麼事,發明此事。學道先須 有悟由,若不如此。離文字外,行住坐臥,火急自究。一旦頓悟,同修同學,同悟同證,同契同道,諸善上人,同歸一處。若自學解,就人馳求,各執外道邪見,生死各路,隨業受報,不可共語。豈不見須菩提,塵點劫前修行,直至釋迦會下,只得解空。第一方等會中,金剛經請問四句偈,廓然頓悟,涕淚悲泣,自歎雲:前所慧眼,未曾聞此經。三世諸佛皆從此經出。如何是此經?
要識此經麼?西翟耶尼。北郁單越。 【是大神咒】
     此咒亦是眾生具足心咒,亦是眾生心一地法門。得此法門,有大神通,拘邪立正,變大地作黃金,攪長江為酥酪,一毫端上,顯寶王刹,一微塵裡,轉大法輪。信手拈來,亦能殺人,亦能活人。此神咒,舉心動念,外道魂驚。返真歸源,魔宮震動。如來秘密神咒,要識此咒麼?神通並妙用,運水及搬柴。
【是大明咒】
    心光發現!此咒照天照地,爍破乾坤。此咒遍覆三千大千世界,光明洞耀,普照十方,包含法界。大光明藏過於日月,無處不照,是大明咒。
    要識此咒麼?鑿池不待月,池成月自來。 【是無上咒】
此咒最上,更無過者,是諸咒之王,此咒第一。將別神咒過於此咒,終不能及。一切萬法,無不出於心咒。無能越者,是無上咒。
     要見此咒麼?杖林山下竹根鞭。
【是無等等咒】
     此咒無邊際,不可比。況將諸咒,比並此咒,終不能得。此咒世間稀有,說此難信之咒,須是親見此咒。為人自肯,不可說,不可說。
     要見此咒麼?麻三斤,兩腳駱駝藏北斗。
【能除一切苦】
佛意慈湣眾生,墮在娑婆流浪經劫,受苦無窮,種種方便,救度眾生,同歸極樂。
世尊自歎雲:“吾過去劫中,曾作白大身,積骨如須彌,吃娘你乳。如大海水。未說種種身。佛大慈悲,出現於世,救度群迷同出火宅,為眾生貪著五欲,無有出期。若有人諦
信達摩西來,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,念茲在茲,忽然見性,自知當作佛,是心是佛,求出火宅,永免輪回,更不受生。自信一去不回頭,直待彌勒下生,隨機利物,應現種種相,種種方便,化度群生。從上諸聖,久受勤苦,方得見自本性。心心念念,處處逢渠,且道末後向甚麼處去?
會麼?處處逢歸路,時時複故鄉。古今成現事,何必待商量。
【真實不虛】
一切諸佛,說此神咒,度脫有情,真實不虛。不異語、不誑語、證實相、無人法,刹那滅卻阿鼻業。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唯此無相之相,是真實之相。大千俱壞,此相不壞。為甚不壞?為同大千。壞與不壞主元在,欲識庵中不死人,豈離而今這皮袋。皮袋定壞,此主不壞。
古雲:“古骸俱潰散,一物鎮長靈。
     經雲:“我有無價寶珠,系在衣裡。日夜推究,忽然而見摩尼珠,人不識,如來藏裡親收得。然雖如此,見道易,守道難。
     要見此珠麼?朝看雲片片,暮聽水潺潺。
【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】
此句結前,多種方便。語言總歸於一,具大總持,同歸一心之法。
     古雲:“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迷者呼為情識,死後受輪回。悟者為秘密神咒,得無生法。如來有密語,迦葉有密藏。悟此神咒,若人專心受持,功行圓滿。常持此咒,鬼神遠離,諸天寂聽,常歡喜。
     要見此咒麼?不在外,不在內,不在中間與內外。且道在什麼處?
     會麼?上大人,丘乙已,諦聽諦聽!
【即說咒曰】
     重舉四揭諦,維護持經人,不離其側。四揭諦順念逆念,世間一切,所求無不果遂。
會麼?雨過莓苔潤,春來草自生。
【揭諦揭諦】
     反觀自己頓空,空中更空。不見有空,萬緣頓息。過去所作一切善惡,幻化五蘊蕩然淨盡。塵勞妄念一時頓除,太虛之中絲毫不罣。揭諦者,人空。又揭諦者,法空。人法俱空,
二空全忘。故曰揭諦、揭諦。
     會麼?不勞懸石鏡,天曉自分明。
【波羅揭諦】
     到空無所空,生死永斷,同到彼岸,永不受生。故曰:波羅揭諦。
     會麼?月上中鋒頂,還應過別山。
【波羅僧揭諦】
     此是諸佛清淨境界。五欲塵勞,污染不得。混融魔界,異類中行,龍蛇混雜,凡聖同居。逆行順行,聖賢莫測,返本其源。歸根得旨。故曰:波羅僧揭諦。
     會麼?自從泥牛鬥入海,直到如今不見蹤。
【菩提薩婆訶】
     菩提是初,薩婆訶是末。發菩提心,勇猛修行,日夜為道,行頭陀行,精進苦行,漸漸修進,永無退轉。久守勤苦,忽然悟道,達本性空,即是菩提。超出三界,了無所了,得無所得,蕩然清淨,極樂之所,善說無窮,故曰薩婆訶。看讀至此,廓然頓悟!涕淚悲泣,喜極則悲。若能如此,欲報佛恩,廣開印施,續佛慧命。若不醒悟,不遇知音者,徒勞話歲寒。更有末後一句,未敢吩咐!
鴛鴦繡出從君看,不把金針度與人。
大顛和尚解心經全文完
【三世諸佛】
     過去、未來、現在。過去莊嚴劫,一千佛。三世三千佛,更有窮劫佛,不可說,不可說。數量不可窮,但去靜坐,觀過去、現在、未來皆同一體,如虛空,不異相、不自相、不他相、非無相、非取相;不此岸、不彼岸,不中流;觀身寂滅,永不斷滅。若人於此頓悟,直下承當,迢迢空劫 ,盡在如今。於光動地,人法皆忘,不見過去未來現在,究竟到盡無盡地,即是空。
空我無我,我我尚不可得,空色亦無,三世自空。非識滅空,識性自空,前際後際空,故中際亦空,不落空。
     要見三世諸佛麼?鎮州蘿蔔猶自可,青州布衫更愁人。
【依般若波羅密多故】
此句是三世諸佛之母,從此流出十方諸佛。依此句修行果行圓滿,成等正覺。離此句修行,雖經多劫,又守勤苦,有希望成道,屬小乘法。墮在聲聞、緣覺、辟支佛。有為之法終不成就一切聖果。須常精進,存有所能,依般若波羅密多法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即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修行更無過此最上極則,果位無上正真。唯此一事實,餘二則非真,圓頓上乘。若外別修行,過此法者,無有是處。此是教外別傳。世尊最後拈花,迦葉微笑,正法眼藏。吩咐于摩訶大迦葉,此法親見自性,不容受記。圓頓之位,獨孤標法,參善知識,憑師指示,有緣契悟圓頓,教沒人情。若有思心傳授,是外道法。有吩咐,有傳授,有得有失,有教有授,盡是外道邪見。生死根本,三世諸佛、六代祖師,自修自證。我宗無語句,亦無一法與人。若有一法授記,不名釋迦。若被人教壞急需吐卻。大凡為人須從自己流出無價珍,用無盡,利物應機終不吝。上根之人,一聞千悟,具大總持。中下之機,多聞多不信。說此難信之法,稀有之事。
     會麼?月下樹無影,日午打三更。
【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】
此是梵語,阿之言無;耨多羅言上;三藐言正;三菩提言真。此名無上正真,又雲成等正覺。此四個字須是親見,見道方修道。五千四十八卷,說此四個字,窮不能盡。過去諸佛,說亦不能盡。三世諸佛一切賢聖,皆依此四個字,修證盡歸聖果。三世諸佛,初發心求此四個字,各得果位,圓成等覺妙覺。末代眾生若依此修行,般若波羅密多三藐三菩提法,廓然頓悟,親見無上正真,自知當作佛,直超聖果。
要見無上正真麼?山河大地,全露法王身。
【故知般若波羅密多】
     過去諸佛慈湣眾生,百種智慧方便,隨機利物。泥龕塑像,黃卷赤軸,一切語言,說因說果,但以假名字引導於有情。天堂地獄,諸佛位次,三賢十聖,緣覺聲聞,四聖六凡,次第接引。忽然自悟,見自本性,超過諸佛位,一直超入如來地圓頓之位,不立名字。若不見性,
向外馳求,終不成就。悟,有年有月有日有時,因甚麼事,發明此事。學道先須 有悟由,若不如此。離文字外,行住坐臥,火急自究。一旦頓悟,同修同學,同悟同證,同契同道,諸善上人,同歸一處。若自學解,就人馳求,各執外道邪見,生死各路,隨業受報,不可共語。豈不見須菩提,塵點劫前修行,直至釋迦會下,只得解空。第一方等會中,金剛經請問四句偈,廓然頓悟,涕淚悲泣,自歎雲:前所慧眼,未曾聞此經。三世諸佛皆從此經出。如何是此經?
要識此經麼?西翟耶尼。北郁單越。 【是大神咒】
     此咒亦是眾生具足心咒,亦是眾生心一地法門。得此法門,有大神通,拘邪立正,變大地作黃金,攪長江為酥酪,一毫端上,顯寶王刹,一微塵裡,轉大法輪。信手拈來,亦能殺人,亦能活人。此神咒,舉心動念,外道魂驚。返真歸源,魔宮震動。如來秘密神咒,要識此咒麼?神通並妙用,運水及搬柴。
【是大明咒】
    心光發現!此咒照天照地,爍破乾坤。此咒遍覆三千大千世界,光明洞耀,普照十方,包含法界。大光明藏過於日月,無處不照,是大明咒。
    要識此咒麼?鑿池不待月,池成月自來。 【是無上咒】
此咒最上,更無過者,是諸咒之王,此咒第一。將別神咒過於此咒,終不能及。一切萬法,無不出於心咒。無能越者,是無上咒。
     要見此咒麼?杖林山下竹根鞭。
【是無等等咒】
     此咒無邊際,不可比。況將諸咒,比並此咒,終不能得。此咒世間稀有,說此難信之咒,須是親見此咒。為人自肯,不可說,不可說。
     要見此咒麼?麻三斤,兩腳駱駝藏北斗。
【能除一切苦】
佛意慈湣眾生,墮在娑婆流浪經劫,受苦無窮,種種方便,救度眾生,同歸極樂。
世尊自歎雲:“吾過去劫中,曾作白大身,積骨如須彌,吃娘你乳。如大海水。未說種種身。佛大慈悲,出現於世,救度群迷同出火宅,為眾生貪著五欲,無有出期。若有人諦
信達摩西來,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,念茲在茲,忽然見性,自知當作佛,是心是佛,求出火宅,永免輪回,更不受生。自信一去不回頭,直待彌勒下生,隨機利物,應現種種相,種種方便,化度群生。從上諸聖,久受勤苦,方得見自本性。心心念念,處處逢渠,且道末後向甚麼處去?
會麼?處處逢歸路,時時複故鄉。古今成現事,何必待商量。
【真實不虛】
一切諸佛,說此神咒,度脫有情,真實不虛。不異語、不誑語、證實相、無人法,刹那滅卻阿鼻業。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唯此無相之相,是真實之相。大千俱壞,此相不壞。為甚不壞?為同大千。壞與不壞主元在,欲識庵中不死人,豈離而今這皮袋。皮袋定壞,此主不壞。
古雲:“古骸俱潰散,一物鎮長靈。
     經雲:“我有無價寶珠,系在衣裡。日夜推究,忽然而見摩尼珠,人不識,如來藏裡親收得。然雖如此,見道易,守道難。
     要見此珠麼?朝看雲片片,暮聽水潺潺。
【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】
此句結前,多種方便。語言總歸於一,具大總持,同歸一心之法。
     古雲:“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迷者呼為情識,死後受輪回。悟者為秘密神咒,得無生法。如來有密語,迦葉有密藏。悟此神咒,若人專心受持,功行圓滿。常持此咒,鬼神遠離,諸天寂聽,常歡喜。
     要見此咒麼?不在外,不在內,不在中間與內外。且道在什麼處?
     會麼?上大人,丘乙已,諦聽諦聽!
【即說咒曰】
     重舉四揭諦,維護持經人,不離其側。四揭諦順念逆念,世間一切,所求無不果遂。
會麼?雨過莓苔潤,春來草自生。
【揭諦揭諦】
     反觀自己頓空,空中更空。不見有空,萬緣頓息。過去所作一切善惡,幻化五蘊蕩然淨盡。塵勞妄念一時頓除,太虛之中絲毫不罣。揭諦者,人空。又揭諦者,法空。人法俱空,
二空全忘。故曰揭諦、揭諦。
     會麼?不勞懸石鏡,天曉自分明。
【波羅揭諦】
     到空無所空,生死永斷,同到彼岸,永不受生。故曰:波羅揭諦。
     會麼?月上中鋒頂,還應過別山。
【波羅僧揭諦】
     此是諸佛清淨境界。五欲塵勞,污染不得。混融魔界,異類中行,龍蛇混雜,凡聖同居。逆行順行,聖賢莫測,返本其源。歸根得旨。故曰:波羅僧揭諦。
     會麼?自從泥牛鬥入海,直到如今不見蹤。
【菩提薩婆訶】
     菩提是初,薩婆訶是末。發菩提心,勇猛修行,日夜為道,行頭陀行,精進苦行,漸漸修進,永無退轉。久守勤苦,忽然悟道,達本性空,即是菩提。超出三界,了無所了,得無所得,蕩然清淨,極樂之所,善說無窮,故曰薩婆訶。看讀至此,廓然頓悟!涕淚悲泣,喜極則悲。若能如此,欲報佛恩,廣開印施,續佛慧命。若不醒悟,不遇知音者,徒勞話歲寒。更有末後一句,未敢吩咐!
鴛鴦繡出從君看,不把金針度與人。
大顛和尚解心經全文完


《心經二解》

下麵解注“一卷經”。其來歷前面已講,此經即是《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》。

一千多年來,注解此經之人數不勝數,但真正將其密意講解出來的唯唐朝大顛和尚。但大顛和尚又是用隱語解密意,千年以來又無幾人能看得懂。如此,上好、上乘一部密典,卻成了凡人的口頭禪: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……

本叢集將大顛的隱語顯解出來,公佈於世,以便指導修行者如法修持。

大顛和尚注心經與眾不同,他不是從字面到字面那種文人墨客慣用的解法,而是通過自身修持體驗證悟出的結果。大顛和尚注心經時其修煉的能量級已達到五點五級,進入了准羅漢位。

和尚(大顛):會麼?!海底金烏天上日,眼中童子面前人。

     和尚說的是隱語,沒有辦法,大概這個該死的和尚是修一心禪的。現在,只好就從這句解起。

金烏和日就是“易”。其中的日即宙心,勿即金烏。古人常畫 “日中一隻三足鳥”,此鳥即金烏。金烏即玄鳥、玄鳳、九天玄女,亦即黑天女神。

《薄伽梵歌》曰:我是眾生的生命,是大靈的英氣。

     和尚言中的金烏即指從宙心飄流而來的生命原質──生命能量積存在人身中脈的海底輪。如今,吾已把它修到天目兩眉間《即眼中童子面前人》吾的大靈已出現在玄關,摩尼珠已呈現。

沒有四級以上能量的修煉者,說不出這種禪機,因四級以下者尚未證悟到這一步。

還是穩住架,從頭講起,那和尚的嘴太快,東一句西一語,一會兒就把你繞迷了。

     《心經》是佛門三藏十二部八千五百卷經典的總持,若入佛海尋真,溺水三千,只要抓住這《一卷經》,其餘眾多則猶如提綱挈領。

     當年唐僧奉詔西天取經,並譯注般若最勝大經六百卷,其中最簡要的就是《心經》。

《心經》共五十四句,二百六十七字,其文最簡,其意最難曉。

大顛禪師曰:吾的修法是:五步行。

     1、窮究見聞。即先把理搞明白。

     2、先取見性。即把摩尼珠煉出來。

     3、次第入頓。打坐入靜、入定。

     4、後無凝滯。中脈順通無阻,能量蓄足。

     5、終到牢關。說走則隨時可走了。

     本叢集先講三部聖典,把理搞明。然後傳出九陰功,將摩尼珠打出來。九陽功完成後面的三步。這種修法實際是釋迦佛本人的修持法。現在的僧尼,極少有人按此路走。故絕大多數無成。

     【心經】二字,密意如何?此心即大靈,即真我,即人的生命本質,生命光音色能量體。亦稱為性、性光、靈光等等。經即徑,路徑,通道。《心經》即靈光大道,即大靈的通道。此徑即中脈,上通天,下入海。

中脈七輪在神門裡稱之為天、月、風、火、日、水、海七輪。天輪即梵天輪、天門。月輪即眉輪,風輪即喉輪,火輪即心輪,日輪即臍輪丹田,丹田下麵稱水輪,海輪即海底輪。

在《易經》中,月輪之月為一點真陰;日輪之日,為一點真陽。《易》中功法是將一點真陰歸丹,將一點真陽歸位。真陽歸位後,目前大明,摩尼珠歷歷在目,宛如西天月、又如大光明。

《易》在這裡是指從宙心飄落海底的生命能量,亦指心中大靈。經即徑,即靈之徑──中脈。

     《心經》、《易經》異曲同工,一是出自老大之手,一是老九所傳。《心經》的全名為《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》。

〔摩訶〕,為“大”,為虛空。〔般若〕即智慧,〔波羅〕即到達目的地彼岸,〔密〕即一,,宙心。〔多〕即萬法、萬有、萬種、萬物,十方三世一切佛、神。

     全稱為,大靈回歸宙心的途徑。

     雪峰道:還識這個◎麼?太虛雖廣不能包其體,日月雖明,不能喻其光。

     雪峰和尚六級能量,他已證悟了宙心◎的存在。其外圓表示虛空,即宇宙,其內圓即指宙心。摩訶可做宇宙講,也可做宙心講。

     達摩雲:寬則遍法界,窄也不容針。若從這裡會得,萬象森羅,情與無情,皆同一體。方通道:滿目青山無寸草,極目綠水無波瀾,光明洞耀,照徹十方,譬如千日,放大光明。

     達摩在當時七級能量,這是他在定中觀到的摩訶即宙心,光明洞耀,譬如千日。

     文中的“滿目”是暗指人的摩尼珠,靈光。極目是暗指宙心。這段語意是,在定中體悟到,萬物,一切無情物,有情物皆出自宙心。

     正如黑天女神說:我大遍及虛空,我小如芥子。

     雲門道:一條柱杖子,化為龍,吞卻乾坤去了也。山河大地從什麼處得來?若從這裡,一明得便瞭。神通自在,出沒自由,或現大身滿虛空界。或現小身,微中極微,細中極細。拋向諸人面前,打鼓普請看不見!

     雲門和尚說的是摩訶、宙心。柱杖子指中脈,乾坤指身體內的能量化為靈光──龍。

一明即摩尼珠,靈一旦獲得自由,則神通自在。

    〔般若〕即轉凡成聖的大智慧、大覺悟。覺悟了什麼?大顛和尚說:自知當作佛,是心是佛,佛子住此地,則是佛受用,經行坐臥常在其中。

明白了,覺悟了,知道了自己原本就在宙心,原本就是大日如來佛。只是如今飄落人間,寄宿於心。“是心”即大靈,原本是佛。在宙心為佛,落入三界為靈,存於心中。佛子這裡是指宙心的生命光子,住宿於人體,故曰人體是佛受用,經行坐臥常在心中。

人之大靈均是過去佛,若能修成,就是未來佛,只是現在尚不是,是個普通凡人。

故知修行本無競爭,各修各的,別人修的好一些,只能幫你不能壞你。修行的跑道上只是自己和自己競爭,各人有各人的跑道,互不相干,也不相擾。

     故知,宗門別派之見實屬多餘,而且純是為爭奪勢力,爭人爭財爭權。古曰:財色迷世間,空名惑道人。一旦陷入這裡邊,精力分散,無論如何也是修不上接去的,只落個江湖之爭的名。

     和尚曰:更參末後一句:始到牢關!

     如何是末後一句?

     何須待零落,然後始知空。

上句是引自南北朝時,一僧開示“後主”。的詩句。大顛和尚在這裡引用卻是另一番含意:人在臨終時〔零落〕,方會知道自己到底是怎麼回事。

迷者此岸,悟者彼岸。〔波羅〕意為渡到彼岸。即返真歸源窮理盡性,親見本來面目,頓悟無生。一悟永悟更不復生,輪回永息生死永斷,作一個物外閒人。

     大顛曰:任性逍遙寂然快樂,名曰極樂。如何是極樂?除是我家親弟子,誰人肯向裡頭行。

和尚已講了,自在是極樂。為何又問如何是極樂呢?隱語是:回家就是極樂,生命從宙心飄來,生生死死息息不止,正如三十年河東,四十年河西。回歸宙心,正是風雪夜歸人。

     和尚曰:心是眾生之本源(指宙心),一切諸法同歸於心。萬法(即萬物、萬有)是心之異名。心生,種種法生;心滅,種種法滅。所以道:眾星皆拱北,無水不朝東。

     又道:現前一心本具千法,舉心動念具大總持。從上祖師以心傳心,以心印心,五千四十八卷(佛經),八萬四千法門,多種方便,皆從這個字流出(以上的心是指宙心)

     人人盡有這一個字(指人之大靈),所以不能自見。說亦不信,須是親見,方能信也。若喚作一字法門,眾生則不信。

     這段是說,實質上宇宙、世界只此“一字法門”,除此並無其它,但如此說又太簡單了,簡單地讓人不能信了。

又曰: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。

     此句是,根本沒有什麼佛,所謂佛,是對宙心的一種稱呼,是將宙心名之為佛。

     世界原本就是個“一”,但眾生不解,故須一一指出,行多種方便,多種法門,目的是為了讓眾生見自本性。

     夾山僧曰:明明百草頭,明明祖師意,須是親見祖師意。

     又曰:目前無法,意在目前。

又曰:道在瓦礫,道在尿屎,道無乎不在。

     又曰:見色便見心,眾生只見色,不見心。為何不見?只為識性昏暗,不覺不知。

若能窮究,忽然親見,名曰見性。

     此性,不可以智知,不可以識識,須是左顧右盼,回頭轉腦(:九陽功第二式),瞻之在前,忽然在後,處處逢渠,渠今正是我,我今不是渠。若能如是體會,便為知性。

     上述中的性,即摩尼珠。第一個我是指人體,第二個我是指性體。

     和尚說:會麼?若得心空皆及第,凡聖元來共一家。

     這裡的“心空”是你的摩尼珠煉出來了,並且能充滿虛空,照見它原屬宙心,那麼,就可謂及第了。你那時便知你原本是佛,凡聖無別,眾生與佛無別,師與弟子無別。

二祖問達摩:乞師安心。達摩雲:將心來,我為汝安。二祖雲:覓心了不可得。達摩雲:為汝安心竟。二祖於此大悟,得無心之道。

     後人稱此為教外別傳,認為二祖是鬥禪機鬥出來的,開悟了,繼為祖師。

     是那麼簡單嗎?一個覓心了不可得,一個為汝安心竟,功夫、傳位是靠嘴說的嗎?後人也學起鬥禪機了,下道了,終無成。

     如今,一些氣功師也搞教外別傳,但只有其名而無其實。教外別傳要有兩個條件,第一。被傳者要有三級半以上能量,摩尼珠修出來了。第二,傳者要有五級半,甚至七級以上的能量。否則既傳不出去,也接不過來。

     當代最著名的幾位氣功大師,最高能量為4·1,故而不可能搞教外別傳。

     古來,心傳、心印疑案爭議了上千年,現解如下:

     當時,初祖具足七級,二祖已修成四級,摩尼珠已穩定在目前。此時,他方敢去找初祖要求授法,即接任祖師位(已證出他與初祖一樣,元本是佛)

二祖曰:乞師安心!意為請傳位於我。

     初祖曰:你的摩尼珠若修成,我就傳位於你。

     二祖曰:覓心了,即摩尼珠已煉出來了,但不可得。即它大如虛空,小如芥子,亦色亦空。

     達摩曰:那就傳位於你吧!(與汝安心竟)

     兩位祖師說的都是煉功的行話,又是隱語,,未修出摩尼珠者難以明白。

和尚曰:然雖如是,不可依樣畫貓,何也,須親見此經始得!

     言中之“經”即中脈。和尚說:它是眾生修行之徑路,驀直便行,向萬里無寸草處去。功忌當頭,舉心動念,便墮泥犁!

     這裡和尚說的是修成之後的涅盤法,即將全身精氣神眾能量一次引爆,含萬物而化光,並沿中脈直至頭頂天輪,沖出去即涅盤。

     但切忌,此時,即臨終時,不可舉心動念,否則必入地獄無疑。

     和尚說:要識此經嗎?五千四十八卷皆從此經出。豈不見,一僧問雲門:如何是學人《一卷經》?雲門曰:舉起甚分明(即摩尼珠)。又反問:僧念什麼經?僧雲:念維摩經。雲門曰:我不問你念維摩經!念的是什麼?

和尚說:若從這裡會得,出息不涉萬緣,入息不居陰界,常轉如是經,百千萬億卷。

     上文如何解呢?雲門問的到底是什麼?

     雲門和尚問那僧,你修的是哪門功?那僧以為是問他念的是那本經。

     大顛和尚的解是,一心不亂,氣入中脈,不斷地把中脈打通,要無數次的氣沖中脈,這就是雲門所問的功。即《一卷經》,即摩尼功法。

     和尚曰:這《一卷經》,人人本有(即摩尼珠及中脈),亙古亙今,只為眾生不悟,所以信之不及,何也(為什麼會這樣呢?),此一卷經流浪多劫(,一是被玄龍拋到九霄雲外,二是,每個人的生命本質即摩尼珠,已多劫轉世,能量很弱了,人已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了)迷背此經。

     和尚又說:忽然有人,一言下頓悟!方通道:此經不從外得,自知從己流出。聲聲不絕,默時說,說時默,大施門開無壅塞。

     怎解?聲聲不絕是指打坐念佛,以一念代萬念。如果顯意識被控制住了,它就出來了。如果顯意識控制不住,(摩尼珠)就出不來。另外,堵塞的中脈,還要清理通開才行。

     以上解注的就是心經,即《一卷經》的題目:“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”。

     下面是正文,第一句:【觀自在菩薩】

     和尚曰:若信於此,但去靜坐,坐令極靜,舉心動念。此時,有一無位真人常在赤肉團上,出出入入。

     :在你入定時,靜極生動,摩尼珠就出現了。無位真人即摩尼珠,你還沒修上去,故上面尚無你的位,曰為:無位真人。

     和尚曰:這裡親見此菩薩,悠游自在。你若覓,則知君不可見(你一動念,識神一起作用,它就沒了)。於不見中親見(你若不動念,你就能見到它)。若從這裡見得觀音菩薩,應物並隨形,何曾欠少。

     幾百年來,眾大家注解這五個字時,認為唐三藏為什麼把觀世音譯成觀自在,認為是翻譯的問題。這都是從字面上去推解。而不是從功態上解經。

唐三藏是高功大僧,具足5·5級能量,他譯的經是功態中譯經。“觀自在”三字是雙關語,顯意是指觀世音,密意是指:在入定時,要“觀”,有一自在菩薩即摩尼珠,出出入入。

     摩尼珠是什麼,是天目前出現的極亮的光團,在它具足能量時,腦中一片光亮,此時,你的天眼會看見彩色圖像。

     故和尚說:若從這裡見得觀音菩薩…即圖像顯出觀音來。

     和尚曰:會麼?眼裡聞聲方始知。

     :和尚說,光看見還是不行,天耳也開了,那時你才真明白。

     正文“【行】”。

     和尚注曰:行者,修行也。欲行千里,一步為初。但看這一步從何而起,若知起處,便知生死之根源。

     古人道:行到水窮處,坐看雲起時。

     :這是觀音法門的密修功法。水窮處即海輪,海底穴。坐看,即天目穴,月輪。雲起時,即能量從海輪沿中脈上升,,天目成雲。其意是,修行的起步處是海輪和月輪。

     月輪為生之根源,靈從天目入胎,海輪為身體生之根源,也是死之根源。

     和尚曰:豈不見,石霜問石頭:舉念不停時如何?:!雲是誰舉念?石霜於此大悟。

     :石霜,石頭為古代二高僧,雲即由海輪沿中脈上升的能量,至天目即月輪形成的光雲。

     古雲:何不自聞聞,方通道,從佛口生,從佛口出。

     寶公雲:未了之人,聽一言。只如今,誰動口。

     經雲:叫佛一聲,應一聲,本來面目太分明,若能如是,喚作返本還源。如何是源?水流原在海,月落不離天。

     上述是說,修行的功法一方面是氣入中脈出摩尼珠。一方面是以 “心”念佛,這有兩個作用,一是以一念代萬念,二是接通摩尼珠與宙心的相應關係。

     水流出去了,即生命光子流飄落至三界投胎,其根源,原在海,即宙心──光的海洋。月指摩尼珠,即生命光音色能量體,雖是從宙心墮落下來了(投胎),但它仍是與天──宙心息息相通的,即月落不離天。

     下面繼續解大顛和尚注《心經》,正文“【深】”。

     顯意,般若經分為深般若和廣般若,這裡觀音修行的是深般若。

     密意是對應上一個行字,即修的要真,行的要深。何為深?徹骨徹髓處也。

古雲:為道損之又損。但去靜坐,日夜返照,照盡髑髏,五蘊頓徹,絲毫不罣,如父母未生相似,燒了一般。貼體汗衫都脫卻,反求諸己廓然無我,自然到家。

     古雲:不是不歸家,家貧歸不得,谷幽深遠無人能到。

     古雲:去年窮未是窮,今年窮始是窮。去年窮無卓錐之地,今年窮,錐也無。若能如是,方知無舌人能解語,無手人能行拳。

     :打坐行觀,行到何處?一絲不掛。如今印度瑜伽密功的修行者,打坐時仍是一絲不掛。但這裡指的到底是誰一絲不掛?是身體還是大靈?大靈若是有絲毫牽掛,也成不了觀自在。所謂一念之差是說,但凡有一絲牽掛也是修不出去的。故曰:窮到家,連錐也無才算窮到家。窮極,才無牽掛。

     幽谷深遠,無人能到。為什麼無人能到,是因為未窮極,尚有牽掛。

    “不是不歸家”,系指不是不想修出去,而是未窮到家,回不去。比如,有的和尚存款兩萬元,不可能修出去,總掛念那兩萬元。

     幽谷系指亡靈穀的斷魂關,有一絲牽掛也過不去此關。

     正文“【般若】”。和尚注曰:

     大凡為人須有智慧,若無智慧,只知事逐眼前過,不覺老從頭上來。

     不信此語,外道(系指科技文化界)聰明,無智慧。

     若是大智之人,知有生,便知有死。當自坐觀:生從何來,死從何往。但信此語:世間將不去,唯有業隨身。

     古雲:學道先須且學貧,學貧貧後道方親,一朝體得成貧道,道用還如貧的人。如此悟去,世間將不去,唯有一空身是大安樂。

     會麼?撒手到家人不識,更無一物獻尊堂。

     和尚注《心經》正文“【波羅】”。

     到彼岸如渡河,須橋道,船筏多種方便法。一旦渡過深河,前多種方便之物、之法均無用處。見性悟道亦複如是。

     又如盲人求醫,須假人牽引,用手中杖行。無此二物終不能到。到了醫處,點開眼目,牽人及杖便無用處。頓悟涅盤正路亦複如是。

     未得見性悟道之人,須用作福。福至心靈,須假坐禪行道(行即運行,道即中道、中脈),看讀聖教,看話下語,一切頓悟之後,從前多種方便,有為之法,盡是閑傢俱,且留與後人看,後人用。

     目開之人,渡河之者,來去自在,一度永過,一悟永悟,更不迷複。

     得魚忘筌,得意忘言,作一個物外閒人。

     會麼?及盡玄微妙,回程月下行。

     和尚注《心經》正文“【密多】”二字。

     密多,即無極,又雲究竟。密為大虛、宇宙、宙心。密之一字能包萬法、萬物、萬有。同歸一味曰密。異類種性(),會源歸一。識得一(即識得宙心),萬事畢。

洞山道:二十年要打成一片,不能得到這裡,方知佛法平等,無有高下,會歸一體(宙心)。無佛可做,無眾生可渡,一體同觀,故曰密多。

     正文“【時】”字注解。

     時者,系指打坐入定,正觀正見之時。此時一無可見,亦無過去、未來、現在,與虛無平等。玄之又玄,等無有二,共歸一時。

     即打坐入靜至歸一時,歸零時,你那時就會真相大白。

     正文“【照見五蘊皆空】

五蘊即色受想行識,亦稱五根境。眼耳鼻舌身為五根。五根椄觸五根境,產生的條件反射,經神識綜合處理而成為意識、潛意識等等。這種後天意識的熾烈,封閉了心中那一點靈。

     打坐入靜的原理就在於攝服諸根,遠離根境,使意識活動降為零,即調到零點,此時心中大靈便可得自在,出出入入大顯神通。

     入坐入靜,常自返照,照見五蘊淨盡,清淨本然,覓之了不可得,沒可把,無所依,四大五蘊連名字皆不可得。古人修到此時,為蘊空法。今人則稱之為遁術。

     舍利佛見天女,:何不變卻女身去?天女答曰:我十二年覓女身,了不可得。教我變個什麼?

     從上祖師皆得蘊空圓頓之法,這裡一一透得荊棘過。萬象之中獨露身,為人自肯。乃方親到這田地,自然休歇,自然放下,如紅爐上一點雪。

     良久雲,會麼?只見六龍爭戲舞,誰知丹鳳入雲霄。

六龍即世人的眼耳鼻舌身意,丹鳳系指修行者心中一點靈。

     如今的氣功界亦是六龍爭戲舞,丹鳳難以上青天。丹鳳上青天做什麼?去朝陽(宙心)

     《心經》正文“【度一切苦厄】”。

     若不得五蘊空,依舊墮落生死界,再受輪回苦。老子曰:吾有大患,為吾有身。有身皆是苦。若要無苦,打坐入靜直須返照,照得本來清淨,須是親見本來面孔(摩尼珠)

     要見本來面孔麼?今古應無墮,分明在目前(你的本來面目,你的生命本質就是目前的那顆摩尼珠)

     和尚說:會麼?舉頭鷂子過新羅(見九陽功第二式)

     《心經》正文“【舍利子】”。

顯意系指釋迦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。密意:舍者二解,一為房舍,一為舍離。子系指生命本質,“真我”、“自我”,大靈,利是有利於之意。

四大五蘊之身如客店,生命體皆住其中。生命體離開房舍有利於它走上回歸之程,而常存。

     藥山道:皮膚脫落盡,唯有一真實。大千俱壞,這個不壞。還識這個麼?獨超三界外。

正文“【色不異空】”。

     以心觀境,境上有空,見色便見空,心即是空。返觀自己,是色,色即是空,應現種種相,種種相即是空幻化。空身即法身,法身覺了無一物,本源自性天真佛。

寶公道:有相身中無相身。

     會麼?雨洗淡紅桃萼嫩,風搖淺碧柳絲輕。

     正文“【空不異色】”。

色與空異相同源,凡夫視為兩般而不見同源。諸佛菩薩行平等智,不生分別相。凡人不能將二者歸一,機見不同,有色有空墮落二邊見。

     會麼?不見一法即如來,方得名為觀自在。

     :如來佛即是一,即宙心。若明瞭,則可稱之為觀自在。若未明,則不屬自在觀。

     正文“【色即是空】”。

     眼是色不能見,唯真空能見。手是色不能行拳,唯真空能行拳。意根有名無形,分為八萬四千。見聞覺知總歸六根。無眼能見,無手能行拳,神通妙用,遍身互換。

     古雲:通身是遍身是,會得色空不異真空妙理。所以道,色可色非真色,空可空非真空,總歸大空畢竟空。自性空,本性空,空空不可得空。二十空門原不有,且道到這裡,似個什麼?常憶江南三月裡,鷓鴣啼處百花新。

     :江南百花為色,常憶為空。色即是空。

     正文“【空即是色】”。

諸佛菩薩見十方世界,只是一空界,平等無二。三界眾生則著相分別,見種種相,隨聲逐色,出胎入胎,不知不覺,聖賢不見有色有空,內外無分別,常自寂滅相,光明動耀遍周沙界(指涅盤於宙心)。安知,色空二字俱不可得。

即不可執著於色,亦不可執著於空而落入二邊見。

     和尚說:會麼?亦無空,亦無色,布袋和尚逢拾得。

     :布袋意為放下,放下即舍,即無即空。拾得即取,即有即色。意為色空等同觀。   

布袋與拾得為古代兩大高僧,相傳佈袋和尚是彌勒菩薩轉世,拾得是普賢轉世。

     正文“【受想行識】”。

     因有眼故便受其色,因有色故便受其想,因有想故便受其行,因有行故便受其識,因有識故便有六根,因有六根便有六塵,因有六塵便有六識,因有六識共有十八界,因有十八界便有四大五蘊,因有四大五蘊便起六十二見。既有六十二見,便起八萬四千差別相。

     故而,隨聲逐色,流浪生死,終無止住。

     若要生死斷,輪回息,但從一根照破,令四大五蘊淨盡,廓然無我,當下空寂。方可尋得空劫以前的自己。

     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,寂無所寂,唯見於空。空無所空,八萬四千。塵勞妄想,一時頓息。此時,人亦空,法亦空,二相本來同。

     和尚又說:會麼?佛祖位中留不住,夜來依舊宿蘆花。

     正文“【亦複如是】”。全經文的上半至此。

     既無我故,萬法皆無,總歸於空,喚作萬法歸一,不落第二見。

     到這裡,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,動念即乖。即入坐入靜觀至此時,謂恰到好處。如若安排,即錯!

     文殊與淨名,對談不二,如何是不二?不得動著!動則三十棒。

     會麼?百舌未休枝上語,鳳凰那肯共同棲。

     :顯意識活動時,大靈是不出來的。一動念,一安排就如同百舌未休如下是大顛和尚注心經的後半部,正文是:【舍利子】”。

     諸漏已盡,以歸寂滅。求出三界,天地不能拘。迥超法界外,自在更無憂,名曰舍利子。如前解…

     正文“【是諸法空相】”。

一味談空,只為眾生,但一味談空又不能方便有情無情,故設立種種假名,引導眾生皆歸空寂。

     若信未及,但去靜坐,返照照見,五蘊實無所有,自然入空。既得入空,其法亦空,人法俱空,自然休去歇去。

     經雲:我身本不有,僧愛何由生。

     到這裡,自然放下,無佛可做,無生死可斷,無涅盤可證。若更有絲毫可證可修,則墮生死界,永劫受沉輪。若能徹底無依無靠,直下承當空劫,圓陀陀,光爍爍(宙心)

     會麼?亦無人,亦無佛,大千沙界海中漚,一切聖賢如電拂。

     :生命之源宙心,只是圓陀陀、光爍爍、如如不動,如去如來。無形無相,是一片漫無邊際的生命之光的海洋。

正文“【不生不滅】”。

     “不生不滅”全談理性,有生有滅全談事相。此語直言直說:眾生原本具足法身,虛空之體,亙古亙今。不曾生不曾滅,不變不移,無去無來,無舊無新,湛然常寂。

四大五蘊從他虛生虛沒,於自己法身總無交涉。和光塵不染,三界獨尊。此是長劫虛空不壞之身。

     經雲:雲何得長壽,金剛不壞身。

     生命的壽長是與時間有關,在宇宙各層空間,時間的速率不同,故而各不同空間的生命壽數就不同。遠離宙心的空間,時間速度快,壽命短,距宙心近的空間,時間慢,生命壽數長。宙心的時間速度為O,在宙心,生命表現為無量壽長。

     時間的另一特徵是永恆性,不消失性,故而生命的本質也具永恆性,不消失性。不同空間變化、生滅的僅是生命的形體,但其生命本質卻與時間一樣,無始無終,不生不滅。

     和尚說:會麼?竹影掃階塵不動,月輪穿海水無痕。

正文“【不垢不淨】”。

     此四字也是指眾生的本源,其法身本自清淨,無暇無染無汙。不長不短,不方不圓,無濁無淨。壞不得,燒不得,染汙不得。如世界如虛空,如蓮花不著水。心清淨如水中月。

     要見麼?佛面猶如淨滿月,亦如千日放光明。

:佛面系指每個人的生命本質即大靈。在行九陰功時,會把它調到眉心,此時你會看到一輪如八月十五的圓月,又明又亮。那個就是你的摩尼珠,你的生命原型,大靈的靈光。

     千日系指宙心,光芒洞耀的生命之光的海洋。

     正文“【不增不減】”。

     虛空之體是不增不減的,如如不動。上乘菩薩信無疑,中下之士聞之必生怪。

     會麼?喚作一物即不中。

     生命靈體只是一個冷光團,它不是任何物。它能量高時則亮,能量低時則暗淡無光。在執九陰功時,會發現,隨著能量的提高,它越來越亮。但是,出來西天月並不算完,仍要行功把它提煉,最後煉成一顆如耀眼的明珠,這就是釋佛在菩提樹下見到的明星,即摩尼珠,無價之寶。

     正文“【是故空中】”。

     是故空中清淨本然,棒打虛空空不痛,刀砍虛空空不斷,繩縛虛空空不住,火燒虛空空不著,箭射虛空空不穿,雨打虛空空不濕,典賣虛空不值錢。

     這裡說的是生命本質“靈”的性質。

和尚曰:會麼?欲言言不及,山東河北好商量。

     山西河南亦無妨!

大顛和尚注心經“【無色無受想行識】”。

     虛空之體(即靈),安色空不受色,安聲空不受聲,安受空不受受,安想空不受想,安識空不受識。六道四生,一切假名都無所受,纖塵不立。  

清虛之理畢竟無身,行如鳥道,坐若太虛。十二時中,佛眼覷不見。為甚覷不見?錦鱗在深處,白鷺不知蹤。

     :十二時中一句以前是描述靈的屬性,後面則是說,不修煉的人其靈隱埋在深處,如鱗如鷺,在天目是看不見的。   

正文“【無眼耳鼻舌身意】”。

     由於眾生有此六根,諸佛為渡眾生,不得不現三十二相,八十種好,以幻滅幻。

非幻不滅,不滅者是眾生本來具足法身。

     法身即非法身,是名法身。法身有名無形,要見法身麼?在眼曰見,在耳曰聞,在鼻曰嗅,在舌曰味,曰談論,在手執捉,在足運奔。全體起用,全體法身。但非是六根,四大五蘊。見聞覺知,切忌妄認。

     四大六根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盡是假名引導眾生。須是親見法身,若得親見,轉凡成聖。

     豈不見僧問雲門:如何是清淨法身?

     雲門曰:花藥欄。

     僧雲:便憑麼去時如何?

     雲門雲:金毛獅子。

     雪竇頌雲:花藥欄莫顢頇,星在稱方不在盤。便憑麼太無端,金毛獅子大家看。

     僧問大龍:色身敗壞,如何是堅固法身?

     龍答曰:山花開似錦,澗水湛如簸。

     和尚說:祖師一一為眾生指出,若親見自己法身,萬劫不受輪回。要見法身麼?是何顏,剔起眉毛著眼看,擬議之間隔千山。

     解注:法身即靈,生命原質。第一個要見法身麼?在眼曰見…是講靈的功能。靈脫離人體之後,雖不具有眼耳手足等器官,但仍有視聞、行拳、行運的功能。但見聞覺知並不是法身,而僅是法身的本能。

     僧問雲門:怎麼才能使法身清淨?

     雲門答:如欄杆一般,攝六根不受境喧染。

     僧又問:臨終走時,是憑藉什麼走呢?

     雲門答:金毛獅子,即光團。即法身走時就是一個光音色能量團,一閃即逝,無影無蹤。

     雲門在回答問題時,他已具足六級能量。那僧是2·4級能量。

     雪竇的頌歌意為,攝諸根離根境,在根與根境之間建一道欄杆,不能糊塗馬虎,這是入靜調出法身的關鍵。星系指靈,盤系指諸根。往盤上放東西,系指根觸物境或曰根境。盤一觸物,則星就要動以維持平衡。這叫本性為物境即色所惑,惑則迷,則隨色遷流,輪回不止。

注“【無色聲香味觸法】

此為六塵,皆從一根上起,但去一根,返照從何而起。若識得起處,則知根本生。繼而返照根本身(法身),非我有我身。既無十八界,頓然清淨。觀身無身,觀法亦然,總歸空寂。

     便更去靜坐清修,觀過去、現在所作,多種聲色香味觸法,安頓何在?既無所有,猶如昨夢,我心本空,罪福無主。何者是罪,何者是福?諦觀心是本來空,則此名為真懺悔。

     三祖乞二祖懺罪,二祖雲:將罪來,我與你懺。三祖雲:覓罪了不可得。二祖雲:懺罪已竟。三祖於此大悟,得祖師位。

此是故技重演,三祖為求師位而如法炮製。若二祖真的搞個什麼儀式為三祖拜懺,則大錯特錯,而必須讓位。若三祖已無罪可懺,則當為師位。

     二祖求師位時,“逗點”是點在了後,,“覓心了,不可得”。三祖求位時,逗號,是點在了前,即“覓罪,了不可得”。兩個逗點的位置不同,前者意為抓見了。後者意為沒有了。

     古人行文不點標點,現代的標點符號是從英國人那裡學來的。故後人看上述兩段求師位的公案,往往不明真義。

     和尚說:會麼?對坐不相見,光影照驢面。靜坐絕纖塵,虛空不通線。

     解注:你若不明此理,你的真我在你對面坐著,你也不知道,如光影(摩尼珠、真我)在天目前照著蠢驢面。去好好靜坐隔絕物境,斷掉諸根吧(不通線)。虛空系指大靈。

     正文“【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】”。

     此十八界,因執有眼界,而連累十八界,是諸惡業。但去眼根,返究虛假,六根皆歸敗壞,總無真實。靜觀四大,都無實義。唯虛空之體是長劫不壞之身,湛然常寂,亦無修證。

瑜伽常在定,無有不定時。無散無亂,孤明獨照,猶同秋月。

     圓陀陀,光爍爍,普天匝地照徹十方,山河大地不能隔礙。靈光獨耀,迥脫根塵,體露真常,心性無染。但離妄緣,即如如佛。

解注:一些人習功,天目前時而出光,如雲,還要修煉!出了亮光團,但不是無散無亂,還不行,再修再煉!如秋月,光不散不亂,則為小成,再修煉! (此時為四級能量)

修到光極亮,圓陀陀、光爍爍,普照十方(各種彩像出現、天眼、法眼大開),靈光獨耀。此可謂有成(七級能量)。在人則為大神通,,則出三界。

修不出七級能量,過不去斷魂關,則出不去三界。今觀世間功法,唯九陰、九陽能成。

     但九陽功極為危險,一旦修成,若不會控制、掌握不走的火候猶如手持一巨大氫氣球,稍一散手,騰空而去,無影無蹤。在人世卻留下一具人身,呼之也不回。其歸家心切,如弦上箭。

 

大顛和尚注心經,正文“【無無明】”。

     一切眾生智有無明,故起種種差別(雙味、分別心),而成種種煩惱。因有無明,無明緣行,行緣識,識緣名色,名色緣六入,六入緣觸,觸緣受,受緣愛,愛緣取,取緣有,有緣生,生緣老死(上述是佛門的重要理論:十二因緣觀)流浪經劫皆由無明為始(佛門的一個重要修行法即是斷無明,則一切因緣滅)

按上一集,斷了六根之後,修行至此時,會忽然親見無明降伏令死,令其死中更死,則萬緣俱息,諸漏已盡,永斷煩惱。根本既除,三毒自滅。

若無明再起,於無明起處,朝打三千暮打八百,直教大死一回。末後再蘇,令其不敢欺君。

     一僧問投子:大死的人,卻活時如何?

     投雲:不許夜行,投明須到。

     于此直截根源,掃除心地,不見有身,身盡無明盡,萬劫塵沙之罪一時頓消,輪轉生死一時頓脫。

     古雲:刹那滅卻阿鼻業,了得萬法本來空。

     如何是本來空,無明實性即佛性,幻化空身即法身。法身覺了無一物,於此一一明得,轉無明作佛。

《心經》至此,己由修中脈明點的功法,轉深為心法,

即斷根滅無明。縱觀漢地佛門中的修行人,修行的起步是從斷根開始,即持戒斷根。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,修一輩子也斷不了那根。根不斷,無明不滅,其錯在何處?!《心經》已講得明明白白,第一步應是通中脈出明星開悟,不從這裡下手、入門,必是無成!

相比較而言,通中脈出明點較易,做做九陰功明點秋月就會朗朗當頭,但斷根滅無明是極艱難的。修行的突破口不應選在龜甲上,自古以來,能斷滅無明的人幾乎了了。若能斷得無明,那就是辟支佛位,能量級十一級。而沿中脈這條路走下去,可達七級能量,先保障出三界,此間再做長遠打算去斷滅無明。

     上文中僧言:大死的人。是指斷滅了無明的人應如何辦?

     投子說的話意為,趁無明尚未活時,趕緊走!去作佛。如若不走,身在凡世,無明又會復活。

《心經》的前半部分講的是“蘊空法”,即修成人中仙,人中羅漢。《心經》的後半部分講的是“成佛法”即涅盤法。前為世間法,後為出世間法。世間法是功法,出世間法是心法。

下麵是《心經》正文:【亦無無明盡】”。

     有身,即有無明。有無明即有三毒(貪嗔癡),因有三毒起三惡業。若能轉三毒為三德(舍善慧),轉六根為六神通,則是轉凡成聖。若轉不得,則凡夫為物所轉,終日忙忙無本可據。

     若能轉得,會萬物歸於自己,終日忙忙那事無妨。終日吃飯不曾咬破一粒米,終日著衣不掛一縷絲,終日為未曾為(參見第三篇《薄伽梵歌》中有為無為觀)。如此轉得,則混融魔界,居塵不染塵,在欲而無欲。身心一如,內外無餘,須是打成一片,與空劫齊。即在生死界中返觀自己,觀至不見有身,我身既無則無明亦無。

     經雲:永斷無明方成佛道,只這佛之一字亦不可得。

     古雲:無卓錐之地,喚作了事的人,喚作無心道人。

     莫道無心雲是道,無心猶隔一重關。且道隔那一重關?

     會麼?一片白雲橫穀口,幾多歸鳥盡迷巢。

     解注:上文中的一重關是指斷魂關。谷口是指亡靈穀的洞口,即斷魂關。此系九陽功中的一式龍丹大開法。行功時用九陰功煉出的摩尼珠,去釋放一個個龍蛇大丹去炸散迷雲濃霧,去炸關破關尋求洞口,這一關確實是一個重關,眾多飛鳥(系指準備回歸的靈),過不去此關,找不到洞口在雲霧中迷航。

在行九陽功時,會出現雲霧,明亮的天網,明亮的黑白方格,猶如圍棋盤。若能沖過去,那就是斷魂關。九陽功的危險在於,你一旦沖過去了,是否還能回來?,行功前要三思而後行,若能將成敗等同看,生死等同看,去與回等同看則行。否則緩行。返回去看看第三篇,薄伽梵的等同觀,細細體悟一下神的開示。

     正文“【乃至無老死】”。

     既得無明盡,便無老死。諸佛修行只到無身處。身既無,生死何有?佛不見身,是佛見。

     經雲:若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,即是菩薩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,不名菩薩。

但凡是見性之人,目前無法,亦無眾生。心、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。平等真法界,佛不渡眾生,一體同觀,萬法歸一,同是宙心魂。

     修到這一步,生則從它生,死則從它死。若是到家的人,不見有生死,亦無生滅。

 

一切有為法

如泡沫幻影

如露亦如電

應作如是觀

──金剛經

 

 

若以色見我

以音聲求我

是人行邪道

不能見如來

──金剛經

 

上一集是唐朝大顛和尚注心經,已經注到正文的“【乃至無老死】”一句。

古雲:不見一法即如來,方得名為觀自在。

     在前面的某一集中用過此句,但那一句與這一句是不同的意思。全在“不見”二字上。

     在以前集中的這個不見是“君不見”的意思。此一句的不見是“看不見”的意思,讀者可仔細玩味體悟。

     修行到此句這個不見時,即是如來大圓覺。且道死了燒了,向什麼處去?

和尚曰:會麼?無影樹下,嘯月吟風。無縫塔前,安身立命!

     解注:修到此就是大徹底的人,何謂大徹底?幽靈已過斷魂關,無影樹下如睡蓮。

     無影樹是指宙心,相傳那裡的樹是倒長,故無影。月是指歸去的靈──明月,摩尼珠。若如此,火燒自然是一身舍利,凡間自會有人為你修塔立命,歲月香火不斷。朝拜之人絡繹不絕,而你卻如如不動。

     不過,不要伯!難得有人能修到這一步。你若不願去那裡,不堪寂寞,第三篇中已詳盡了黑月回歸法,仍可轉世為人。但一住胎那就什麼都忘了。

下麵是《心經》正文“【亦無老死盡】”。

     學道之人亦如剝芭蕉,去一重又去一重,直到去盡。至無下手處即是返本還原,得五蘊空,如未生相似,燒了一般。到空不空處,脫體全忘不存蹤跡。通身是手眼卻不立纖塵,名字不可得,十二因緣,六度萬緣,頭陀苦行一時頓脫,如枯木,如死灰百不會的人。

     古雲:不是息心除妄想,都緣無事可思量。

     若更說生說死說因說果說心說性:心是根,法是塵,兩種猶如鏡上痕,痕垢盡除光始現,心法雙忘,方到無生死之地。

     人法俱忘,複是何物?

     只是個無形無相的生命靈光…

     和尚曰:會麼?木人半夜穿靴去,石女天明戴帽歸。

     解注:人法俱忘是何物?成佛菩薩,成仙得道了。木人、石女為寺廟中的神像。

     正文“【無苦集滅道】”。

     修成佛菩薩的人自然就無“苦集滅道”四諦。苦集滅道又稱佛門四諦,屬佛門小乘主修內容。釋佛在世時,主要是傳授此四諦修法,故身邊弟子成率極高,最後,一個個都修成羅漢身,出得三界。

     但後來發現一個問題,但凡人一修到五級以上能量,絕不再肯管人世上的事,故稱四諦法為小乘。小乘與大乘的區別在於只渡己不渡人。大乘在於渡己渡人。

苦集滅道的修法是斷集滅苦,修道證滅。其詳細已在太平天師寺佛學叢集中介紹了。

 這裡僅是從大乘的角度解注。夫大乘者學無為法,端坐念實相,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。在於閑處,收攝其心,端然不動,觀一切法,皆無所有。有身非覺體,無相乃明真。無迷無悟,無苦無樂,無集無滅,無道無德。修到這步,一超直入如來地。

和尚曰:要見如來麼?竹密不妨流水過,山高豈礙白雲飛。(參見第三篇)

     正文“【無智亦無得】”。

     此句是修到此時,返照自身,常不可得。豈有得乎?亦無人亦無佛,不是心,不是佛,不是物,一切聖賢如電拂。修到這步時如賊入空屋,得無所得,無得無失。

     若此時仍想有得有失,我能我會,我悟我達,我聰明我智慧,有道有德,盡是增上慢的人。我字不除,皆墮生死輪回。所謂不輪回,就是因為我不成我了,修到無我處了。

若是真實的人,總不如此,自有出身之路。

     如何是出身之路?昨日有人從天臺來,卻過南嶽去。

     正文“【以無所得故】”。

     修行人到這裡,入圓頓之位。

     近觀眾生因何流浪,不能出期?只為不曾見性(不修中脈,出不來性光,故曰不見性),甚少智慧(不見性光、秋月,摩尼珠則為不開悟,曰無慧),不能廣知無量空義。胸次學解,誤卻本心。

     從門入者不是家珍。眾生被其幹慧,廣覽義理,蠱毒人心蘊在胸懷,成增上慢。

     即廣求經典,讀經論破萬卷,如蠱毒人心。此即從門入者,外求之法。但去打坐不求不問,此才謂家珍。即內求法。

     廣求者如不出門知天下事,明瞭之人方始知庵內人,不見庵外事。(庵即人身)

講得經典頭頭是道,上慢不除則生陷地獄。若要超佛越祖,須是念念空寂,世間幻化,聲色不存,這方是了事、安樂清淨道人。

     大顛和尚問:要見清淨道人麼?因我得禮你,衲僧眼見鬼。郎州山,灃州水。

     心經正文“【菩提薩埵】”。

     和尚曰:了得人空名曰菩提,了得法空名曰薩埵。人法俱空名曰妙覺。

     四果小乘著相修行,精進苦行,修無漏斷塵沙惑,果行圓滿,得四果阿羅漢,神通狹劣不能接物利生。

     若要入圓頓之位,須是見性。若不見性,萬劫不能成佛。如何是圓覺無礙法門?此去西天十萬餘。

     正文“【依般若波羅密多故】”。

     此間六個字前文已講,古雲:千日學慧,不如一日學般若。般若通透,大光明藏。開佛知見,入佛知見,悟佛知見。有大神通應現種種相,引導群迷同到彼岸。

     三界唯心,萬法唯識,體用雙行,渾融歸一。動靜言談,句句平等,不落第二,一體同觀。三世諸佛,被思大和尚一口吞盡了也,名曰密多。

     和尚曰:會麼?破鏡不重照,落花難上枝。

     正文“【心無罣礙】”。

   修至此方悟得真空妙理,修到礙無礙境。古雲:心同虛空界,征得虛空持,無是無非法。外清淨、內清淨、內外清淨。外空內空,內外空。當體即空,天地未有先有此空。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無名天地之始,有名萬物之母。太始太初,大微太極。視之不見,聽之不聞,搏之不得。迎之不見其首,隨之不見其後。

     此為何物?宙心是也。修至此,證得宙心。少說也要7·2級能量。

     正文“【無罣礙】”。

     清淨之體無去無來,無變無異,故曰如來。

     正文“【故】

     故之一字,和尚說是圓滿極則。不可說,不可說。說亦不得,因說不得,故曰故。即無法可說,是名說法。

     正文“【無有恐怖】

     和尚曰:悟得性空,東西不辨南北不分。不受明暗之所拘,不與萬法為侶。一刹那間周遊法界。無罣無礙,長劫如然,喚作自在大覺金仙。要見此人嗎?白頭童子智猶長,半夜三更渡渺茫,任運往來無間斷,不須船子與浮囊。

     解注:修到這一步,最少要具足九級能量。千聖萬佛也奈何不得。

     如何修到這一步,和尚說了:從童子至白頭終身修煉。如何修,不要把時間花在廣博經典上(不須船子與浮囊),而是去打坐調息(任運往來渡渺茫,渺茫一空氣),去修氣入中脈,聚集能量。

     正文“【遠離顛倒夢想】”。

     若要遠離,必須根除一貪一愛二字。愛是根本,愛不除貪不斷。

     這是出世法,異向進化與人類的正向進化在觀念上是矛盾的。修行者提倡悲心而不是愛心,那麼,一悲一愛的根本區別在哪裡?

     悲心是不能以自己的愛憎為轉移,是對眾生、萬物的等同觀。

     愛心是以自己為中心,受自己的主觀去抉擇愛與不愛。另外,愛則貪,你愛他不愛則是恨;或你愛他也愛,則會產生爭。

     自古的戰爭,都是以愛為根源的。如海倫大戰打了三十年。愛土地的戰爭,愛錢財的、黃金的戰爭。你愛這一部份人,他愛那一部份人的戰爭。故,愛是貪、爭、嗔的根源。

     無愛則無貪亦無爭。三級能量的修行者、氣功者,修不上去,是貪心所致。四級能量的,少得可憐的幾位氣功大師,再也上不去了,是愛心的阻障。

     對修行者、氣功者而言,一級能量的上不去,一是過於持著於法,而不能令真我自如。即後天意識太強烈。二是常受惡趣感染於心不淨、不清淨。

     二級者上不去,一是常有微細誤犯,至使心不安。二是有種種業趣,總想有點作為,於心不靜。

     三級者上下去,一個是貪,急於求成,反而不成;二是自認功法已圓滿了,自我封閉。

     四級者上不去,是愛心過重,一是至愛愚癡,二是法愛愚癡,執著於本門功法。

     五級者上不去,是面臨一個生死抉擇的問題,是留是走遲疑不定。

     故對愛要遠離,發心修行,先取見性,愛欲自除。

     顛倒夢想即被幻境所惑,貪著五欲,業識茫茫而生死息息不止。

     聖者則遠離,絕思絕慮,一切語言道斷,心行處滅,實無所得,其道常存。故曰:朝聞道夕死可矣。死了燒了,無饑無渴,無起無倒,無六根無九竅,永無顛倒夢想。若不如此悟去,清淨界中,才一念閻浮,早過去八千年。

唐朝大顛和尚注心經,正文“【究竟涅盤】”。

,即打坐入靜返究此身本無四大,你的真實的你僅是一個無依無倚的生命冷光團。此謂見性,眾生不見性則妄認四大六根為自己,故不能解脫。古雲:若悟無人我,逍遙出六塵。

     ,盡也,窮盡之法,全身放下,知見無見,此即涅盤,故曰涅盤。如何是涅盤?颶尺之間,不睹師顏。

     正文“【三世諸佛】”。

     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三世三千佛,更有窮劫佛,數量不可窮,不可說,不可說。但去靜坐,不要管那許多,管他誰是誰非,又與你無關。坐定觀過去、未來、現在,皆同一體,如虛空不異相、不自相、不他相、非無相、非取相。不此岸、不彼岸,不中流。觀身寂滅,永不斷滅。若人於此頓悟,三世自空。非識滅空,識性自空,空不落空。要見三世諸佛麼?鎮州蘿蔔猶自可,青州布衫更愁人。

正文“【依般若波羅密多故】”。

     此句是三世諸佛之母,從此流出十方諸佛。若能依此句修行果行圓滿,成等正覺。離此句修行,雖經多劫,又守勤苦,雖也有希望成道,但均屬小乘。有為之法終不成就一切聖果,須常精進,依般若波羅密多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o 此為修行最高位,果位無上正真。

     如此,才是教外別傳。釋佛拈花將此法以法眼傳于迦葉,吩咐大迦葉:不立文字,千聖不傳,除非親見自性,方可傳授。必須是自悟自信,硬教反沒人情。(如何是沒人情,此為涅盤成佛大法,修成一個走一個,即人世少一個。)

若思心傳授,是外道法,有吩咐,有傳授,有得有失,有教有授,盡是外道邪見。

     生死根本只能是自修自證。我宗(指一心禪)無語句,亦無一法與人。若有一法授記,不名釋迦。

若被人教壞、急需吐卻。大凡為人須從自己流出無價珍。如此,上根之人,一聞千悟,具大總持,中下之士,多聞多不信。

     會麼?月下樹無影,日午打三更。

     正文“【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】”。

     梵語,阿言無;耨多羅言上;三藐言正;三菩提言真。即無上正真,又雲成等正覺。此四個字須是親見,見道方修道。

     一切佛,菩薩從初發心求此四個字,修、證後盡得聖果,圓成等覺妙覺。末代眾生若依此四個字修行,廓然頓悟,親見無上正真,自知當作佛,直超聖果。要見無上正真麼?山河大地,全露法王身。那麼,什麼是無上正真?

正文“【故知般若波羅密多】”。

     過去諸佛為渡眾生,行百種方便,隨機利物。泥龕塑像,黃卷赤軸,以及一切語言,說因說果,但以假名字引導於有情。如天堂地獄,諸佛菩薩位次,三賢十聖,緣覺聲聞,次第接引等等等等,全是方便,全是假託,全是權宜。

     修行者一旦忽然自悟,見自本性,超過諸佛位,一直超入如來地、圓頓之位,就會悟中有悟。哪裡什麼天堂、地獄,哪裡什麼三世諸佛,全是假名字。

     正如釋迦初入如來地時,正遇觀音,大勢至從凡世回歸。釋迦問?你們叫什麼名字?大勢至曰:都到了這步田地,哪裡還有什麼名字不名字。名名者全是虛設。

     如果你真的修到如來地(宙心),你會發現,什麼也沒有,亦無佛,亦無仙,只是一片光燦燦。

     若不見性,只是一味向外求馳,盡是外道,終不成就。何為外道?偏離中道行者皆屬外道。何為中道行?中道行就是修行中道,中道即中脈,是修出去的必由之路徑。所謂外道就是不修中脈的修行,皆屬外道。

     中道的功夫,目的在於修出去。外道的功夫,目的不是修出去,而是現世現用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 中道和外道無所謂好壞對錯,目的不同,方法手段就不同。比如一批退休老幹部,你讓他修中道,就等於害死他。他們不想死,想多活幾年,盡情享受一下晚年風光,故而修修外道延年益壽,又有何不對呢?宇宙原本就無是無非。

     那麼一卷心經談到如此,怎樣使用大般若波羅密多法,無上正真法去修行呢?

     首先要明確修行的目的,否則就屬盲目修習。盲修和瞎煉是兩個概念,盲修是屬於尚未搞清為何要修,為什麼目的去修,瞎煉是屬於不得法。本叢集就在於一是解決盲修問題,一是解決瞎煉問題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如果目的是為出三界過斷魂關,斷掉輪回,那麼,就要中道行。

     如果目的是留戀人生,則應外道行。

     中道行會使人生毀滅,外道行則永留在三世。社會上流傳的氣功皆屬於外道行,屬世間法,目的不是斷滅人生,而是延年益壽。中道行的功法是專為出世間設計的,是專為出家人設計的,目的是修出去,而不是彌留人生。站在出世的觀點看:外道修不出去,是半截功,站在人生觀點看:中道行意味著死亡。站在真正的修行者角度看:《心經》是一條通往宙心的光明大道。站在凡人,人生的角度看:《心經》是一條死亡之路。中道行的實質是以死求生。

     那麼,在沒死之時,尚不是大死的人時,修什麼?《心經》講了,修無上正真成等正覺。怎麼修,修什麼?讀者可詳細看第三篇,那一首歌唱來唱去就是說的這個,什麼叫成等正覺?就是對一切事物持等同觀,沒有雙味、沒有分別心,這就是有人身的涅盤。

     大顛和尚注《心經》,正文“【是大神咒】”。

     故而釋迦拈花,教外別傳于大迦葉,傳了他什麼?即中道行的功法,並叮囑他:此法不可傳,傳則無人情。學者只可自悟,教者教外別傳。

     釋佛為什麼說,傳則無人情,因人身難得,而此中道行之功法是傳一個走一個,傳一個死一個,故曰無人情。須是學者自悟,親證到那一步時,一點化,教外別傳,稍一點火,說走就走。故此中道行之功法,隱在《心經》之中,密而不宣,也無人能悟,無人敢傳。

如今,佛門的人口口聲聲所言的中道行,是僅指義理,而不是中道行的功法,正如《易經》的眾家解注一樣,均屬義理方面的注解,而《易經》裡的中道行之功法,卻無人注解。

     如今,修學氣功的人,目的不外是延年益壽,或是出點功能、神通用於人生。而不是為求死(涅盤),故廣修外道之法並不是錯。

     大神咒是眾生具足心咒,是心一地法門。得此法門有大神通,拘邪立正,無所不能。此神咒,舉心動念,天魔外道魂驚膽散,魔宮震盪不安。當初釋迦傳玄龍大帝戰阿修羅王的神咒就是這個,為此,阿王賠了個寶貝女兒才算平息。要識此如來神通並妙用的秘密神咒嗎?

和尚曰:運水及搬柴。

     解注:神咒是修出來的,修到得到,而非是傳教的。如何修神咒獲大神通?和尚說了,運水及搬柴。此亦即《易經》功法:“水火既濟”。

     正文“【是大明咒】”。

     心光發現!此咒照天照地,光明動耀,過於日月是大明咒。要識此咒麼?

     和尚曰:鑿池不待月,池成月自來。

正文“【是無上咒】

此咒是眾咒之王,一切萬法不出於此心咒。要見此咒麼?杖林山下竹根鞭。

解注:杖林山即脅骨、排骨。竹根鞭即脊柱。此咒人人皆有,藏在其中,不修出來則無用。

正文“【是無等等咒】

此咒無邊際,不可比。此咒世間稀有,說此難信之咒須是親見此咒。不可說,不可說,為人自肯。要見此咒麼?麻三斤,兩腳駱駝藏北斗。

解注:釋佛有言在先,說則無人情,故曰不可說。如何見此咒,和尚用的是隱語,即打坐修練。而且是雙盤打坐。

正文“【能除一切苦】

釋佛自歎:吾過去劫中曾作白大身,墮在娑婆流浪經劫,受苦無窮。佛大慈悲,出現於世行種種方便,救渡群迷同出火宅,同歸極樂。

但眾生難渡,唯貪著五欲,貪生怕死而無出期。濟公下世渡人深感艱難,曰六十年來狼藉,東牆打到西壁。即渡人會到處碰壁。人家活得好好的,人生那麼美好,那麼現實,有彩電、冰箱、夜總會,何必去打坐受苦,到頭誰又能免一死!

修行能免死嗎?不能。修行能不死嗎?不能。那又何必修行煉功呢?,釋迦對迦葉說,此法不可說,不可教,教則無人情。

若有人諦信達摩西來,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。但去打坐,忽然見性,自知當作佛,是心是佛。自信此一去不回頭,除卻一切苦。

且道末後向甚麼處去?處處逢歸路,時時複故鄉,古今成現事,何必待思量。

正文“【真實不虛】

和尚曰:一切諸佛,說此神咒,度脫有情,真實不虛。不異語、不誑語,證實相,無人法。

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唯此無相之相是真實之相。大千俱壞,此相不壞。為甚不壞,為同大千。壞與不壞主元在,欲識庵中不死人,豈離而今這皮袋。皮袋定壞,此主不壞。

古雲:古骸俱潰散,一物鎮長靈。

        經雲:我有無價寶珠,系在衣裡。日夜推究,忽然而見摩尼珠,人不識,如來藏裡親收得。

        然雖如此,見道易,守道難。要見此珠麼?朝看雲片片,暮聽水潺潺。

        解注:如來藏即宙心。日夜推究即中脈運行。朝看暮聽為反語,意為不能守道,則摩尼珠會得而復失。

唐朝大顛和尚注《心經》,在上一集已注到正文的真實不虛一句

這真實不虛有兩層意思,一個是,人的生命是永恆的,生命本質,即生命光音色能量體與時間一樣都是無始無終的,這是真實不虛的。

時間過去了,消失了,這個消失是相對於物質世界的人來說是消失了。時間並沒有消失,僅僅是進入了另一層次空間。生命的某種屬性與時間相同,也是不會消失的。

如果科學能夠捕捉到時間,那就能夠捕捉到靈魂。

        宇宙是由兩個原始因素組成的,一個是空間,一個是時間。宇宙中的一切,萬有、萬物,包括人的生命,人的身體,均毫無例外的具有這兩種根本屬性。在宇宙中不可能產生與宇宙的屬性無關的東西,這是最起碼的常識,也是一條宇宙公理,:宇宙中的一切,包括生命,包括有形態的和無形態的,均與宇宙有關。均具有宇宙固有的兩種屬性,即時間與空間的特徵。宇宙的時空是多層次的,宇宙間的生命相應也是多層次的。宇是有限的,故任何東西的形態都是有限的,宙是無限的,故任何東西的生命是無限的。這是真實不虛的。

另一方面的意思是,生命雖是永恆的,但生命的載體,“皮袋”,是暫時的,它不可能永遠保持它的形態所佔有的空間。它會毀壞,生命不可能永遠只在一形體上永存。

     所謂金剛不壞之身並不是指人體,而是指生命體本體o把人體修成金剛不壞之體是不可能的。是一種錯誤的理解o人體早晚會毀壞,不論你如何鍛煉,不論你如何修煉。這一點也是真實不虛的。

     鍛煉身體的意義在於延長形體毀壞的時間,它的意義在於給生命體提供修練能量的時間。形體支承的時間越長,生命體積累能量的時間就越長。如果不利用形體的存在去修煉生命體自身,而去追尋形體自身的享受,則一切行為,對於生命本身而言均是毫無意義的。

     生命的形體在於運動,生命自身在於修煉。形體的運動和宇一樣,和空間一樣是有限的,夠用就可以了。而生命本身的修煉和宙相同和時間一樣,是無限的,是無始無終的o

     下麵是心經正文“【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】”。

     此句是對全文的總結,具大總持,同歸一心之法。古雲: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

     迷者呼為情識,死後受輪回。悟者為秘密神咒,得無生法。如來有密語,迦葉有密藏,悟此神咒,若人專心受持,功行圓滿,常持此咒,鬼神遠離,諸天寂聽,常歡喜。

     要見此咒嗎?不在外。不在內,不在中間與內外,且道在什麼處?上大人,丘乙已,諦聽諦聽!

正文“【即說咒曰】”。

     重舉四揭諦,維護持經人不離其側。四揭諦順念逆念,世間一切所求無不果遂。

     和尚曰:會麼?雨過莓苔潤,春來草自生。

     正文“【揭諦揭諦】”。

     反觀自己頓空,空中更空。不見有空,萬緣頓息。過去所作一切善惡,幻化五蘊蕩然淨盡。塵勞妄念一時頓除,太虛之中絲毫不掛。揭諦者,人空。又揭諦者,法空。人法俱空,二空全忘。故曰揭諦、揭諦。

     和尚曰:會麼?不勞懸石鏡,天曉自分明。

     解注:打坐入靜,獲得摩尼珠,開悟了,就明白了。

     正文“【波羅揭諦】”。

     到空無所空,生死永斷,同到彼岸,永不受生。故曰:波羅揭諦。和尚又曰﹔會麼?

     月上中峰頂,還應過別山。

     解注:修出摩尼珠,西天月並不算到家,還有一重關要過。

     正文“【波羅僧揭諦】”。

     此是諸佛清淨之地,返本其源歸根得旨。會麼?自從泥牛鬥入海,直到如今不見蹤。

     諸佛清淨地在何處?凡去的人猶如泥牛入海不見其蹤o

     《心經》正文最後一句“【菩提薩婆訶】”。

     梵語菩提為初,即初發菩提之心,勇猛修行,日夜為道,行頭陀行,精進苦行,漸漸修進,永無退轉。久守勤苦,忽然悟道,達本性空即是菩提。

     梵語薩婆訶為末。超出三界,了無所了,得無所得,蕩然清淨,極樂之所,善說無窮,故曰薩婆訶。

     大顛和尚曰:看讀至此,廓然頓悟!涕淚悲泣,喜極則悲。若能如此,欲報佛恩,廣開印施,續佛慧命。若不醒悟,不遇知音者,徒勞話歲寒。更有末後一句,未敢吩咐:!

     鴛鴦繡出從君看,不把金針度與人。

     至此,有如下幾個問題:這末後一句到底是什麼?是一個功法,但和尚不敢說,筆者也不敢明解。在太平山佛學叢集九部中的第一部分,即宇宙生命學心語108集中,介紹了九陽功的前幾式,但後幾式未敢寫出,問題就是涉及大顛和尚的最後未敢吩咐的那個字。

     這個字實在是不能解注,解出之後,不知會死多少人o但凡人修到四級,五級以上能量時,更準確說,五級升六級就卡在這個字上,不足五級的人,在修煉中用此字,必死無疑。不足五級能量者,應用此字,用一個死一個。如今漢地向無五級能量者,故無必要解此字。如果讀者具足了五級,筆者定會相告。而且就是告訴了你,那時你也不敢說,,則等於殺人。

     另一個問題是,《心經》的大神咒到底是什麼?世上不少人以為是經末的那四揭諦。筆者告訴你,四揭諦不是大神咒,只是世人,包括出家人在內誤以為四揭諦是大神咒。

     大神咒兩種念法,其一:摩訶般若波羅密。其二是:摩訶般若波羅密多。兩種念法都可以,在九陰功第一式神女傳書中,應用的是後一種。

前一個咒是單指大日如來。後一個是大日如來與九宮。在修行中為要獲得加持,後一個比前一個有利。七級以上能量者,前一個咒才能有用。當初釋迦密傳玄龍大帝的神咒是前一個。

《心經》不是阿難及其它大羅漢集結經典的作品,釋佛傳法講經主要是根據《心經》,故曰,《心經》是三藏十二部八千五百卷經文的大總持。抓住了《心經》這一卷經,就抓住了全部佛經的精華,《心經》就是觀音法門,是通往宙心的必由之路。無論是出家修行者,在家修行者,若真想修出去,而不是自欺欺人,不是故弄玄虛,道只有一條,《心經》。《心經》是什麼?中脈!

是否是修中脈,這是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分水嶺。凡不是修中脈的功法,皆屬世間法,皆屬為形體修行,凡屬修中脈的功法方是為生命本質修行。

《薄伽梵歌》的功法是修中脈,《易經》中的功法也是修中脈。那麼,為什麼還有非修中脈的功法存在呢?那是因為修中脈需要時間,不修中脈,修旁脈是修形體,是為生命修行提供足夠的時間。只修命不修性,修不出去。只修性不修命,往往時間不夠,走的太早。故應性命雙修。


《心經三解》
夜讀心經
請入座……松肩塌腰,垂簾合目,身心放鬆。靜聽妙航和尚演心經……
摩訶般若波羅密多……摩訶般若波羅密多……摩訶般若波羅密,多心經 
觀自在菩薩。觀!誰在觀?觀什麼?如何觀?為何觀?
     菩薩觀。上觀大日下觀明月。柔順、中正觀,以神道設教。
     大觀在上,大日茫茫,光的海洋,四時不忒。明明在下,月在天心,晶瑩如鏡,不染凡塵。客觀主變,置之度外,心無所求,不偏不倚。虔敬禮神,盥而不薦……
     自在觀。大自在天,龍行於海,出神入化,一統於天。
     怎樣觀?不可童觀,不可邪觀,不可智觀,不可賓觀。入其位而正其座,天上天下一體同觀。
     觀自在。不見一法即如來,方得名為觀自在;不見一法即如來,方得名為觀自在。
     觀自在,自在觀。
     菩薩。誰是菩薩?菩薩是誰?是形菩薩,還是影菩薩?形為色,影為空。是色菩薩,還是空菩薩?
     童觀,邪觀,屬形菩薩自觀。賓觀,屬形菩薩他觀,是形菩薩觀影菩薩。此皆為落二邊見,非為中道觀。屬見色不見空,或是見空不見色,非為一體同觀。
     入其位而正其座,形影同觀,大觀小觀一體同觀,方為中道觀。何為大觀?何為小觀?
怎樣觀?觀觀,神之所在,盥而不薦。觀觀,天神之道,行之有常,如去如來,如如不動。
觀自在菩薩,菩薩自在觀,自在菩薩觀。(:第一、二兩個觀字是平聲,第三個觀字是去聲。)
     此句何解?自在菩薩觀裡的菩薩,在作自在觀。
     ,,般若波羅密多。
     ,何處行?行何處?如何行?
     菩薩在菩薩觀裡做什麼?在做修行。菩薩觀在哪兒?和尚曰:騎驢找驢!
     何處行?從什麼地方起行?月下行。
     飛龍在天月下行,秋月春陽合自明。雲從龍來虎從風,修得黃裳俸天時。
行何處?水流歸大海,月落不離天。
     如何行?深行,自在行。
     何為深?庭院深深深幾何,門前溪水空流過。莫問深到何處去,逆水行舟總是頭。
     橫批是什麼?返本歸元。
     又問:深行何處?和尚曰:但去靜坐,到那空不空處去!
     又問:深行行什麼?
和尚曰:般若波羅密多。
     何為般若?大智慧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 大智慧在何處?在天心,在宙心。
     天心在哪兒?眼似秋波暗送去,眉是吳山點點愁。
     宙心在哪兒?在宇心處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 宇心在哪兒?死了就知道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 不是不歸宙心去,金毛獅子太煩人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 為何煩人?和尚歎口氣……吾堂堂大和尚,見它還不得不拜!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 不拜行嗎?!蠢貨!咬牙也得拜,它比吾厲害!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難道還有比你大和尚還厲害的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 小人之見!如何沒有?一個是密,一個是多。吾上管天,下管地。一見密多就洩氣。莫提,莫提。任憑你悄聲細語,但凡一舉念,她便知底細。最好是想也莫想,讓她連想也抓不著。
     波羅為何物?
     波羅不是個物!它不是個東西。
     不是東西又是何物?
     是指從此岸到彼岸的行為。
     此岸為迷,彼岸為慧。迷者此岸,慧者彼岸。大日如來在彼岸,芸芸眾生在此岸。
     如此說,彼岸皆為慧者,此岸皆為迷者?
     非也!大日如來在彼岸,呆若木雞,大愚有餘。過去眾佛在此岸,兒女成狂,透精百靈。
     如何說大日如來呆若木雞、你不怕她罰你?
     她如如不動。吾向她說活,她理也不理。
     如何說眾佛在此岸?而此岸者又皆為迷?
     此岸之眾佛,是佛又非佛。過去在彼岸時皆是佛。如今跑到此岸來,皆成為過去佛。現在不是佛。
     此岸之佛不是佛又是什麼東西?
     是凡人,是雞犬,是豬羊,是耗子……
     如此說,耗子也是佛?!
     不僅如此,佛也是耗子。
     請妙航和尚費心看看我舍利子,我過去是不是也是佛?
     ……一點不錯!是只大灰耗子變的……
     何為密?何為多?
     萬法歸一為密。把天地乾坤一口吞了,你可知叫個什麼東西?叫密!叫密起來了,叫密心眼子。叫密藏,叫歸藏。把一堆碎鐵片子丟到化鐵爐裡,化成一塊鐵,再千錘百煉,打成一把劍,叫密。
     萬法,萬類,萬物,萬種為多。一堆破鐵片子叫多,銀河系叫多。一為密,九為多。九九歸一為密,零化為九為多。大日如來為密,九宮娘娘為多。十妙為密多。
     那又如何稱之為密多心經?何為心?何為經?
     密多已知,前面已講,但解心字。
何為心?三點成心。心是三點魂,外加一把勾。光魂,音魂,色魂。人體是一把勾,勾魂魂不去,色魂常在身,是故眾生色染紅塵。音魂常在外,是故眾生奔波不停,光魂為空魂,在天不在身,是故眾生知色而不知空,生死不息,回轉輪環。
色魂離體,人身死亡。音魂歸身,人無大志。光魂入體,一片汪洋,身難承受。
     此為通解之心。何為密多之心?但去問觀音,為何不放心?
     ,乃心回歸密多之必由之路,必經之道。旁無它道,只此一條。此為中道,又稱中脈。
     如此說,修行者修行的目的就是從此岸去彼岸,去見密多,去見大日如來?此即是修行者通過修行而得以自渡。
     雲何彼岸?雲何此岸?此岸即彼岸,彼岸即此岸,又何必去渡!
     大日如來,如去如來,亦在彼岸又在此岸,又何必多此一舉非要去彼岸拜如來?
     請和尚明示,如來在哪兒?
     君不見絡繹不絕香客路,大雄寶殿煙如雲。
     如此說,如來在廟裡?
     香客朝山覓如來,泥菩薩前拜如來,如來可是泥土做?
     那麼說,大雄寶殿裡供的泥菩薩不是如來?
     ?哪不是如來,是個什麼?!
     和尚你先說不是,這又說是,那到底是與不是?
     君不見佛曰: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!
     見與不見皆是願,你不見她見。但去挑水搬柴,燒火做飯,少來囉嗦!

夜讀心經妙航和尚演心經
,此時是何時?何時是此時?日落西方寺,正是打坐時。
照見五蘊皆空。
     !怎麼照?用眼為看,用想為觀,用何為照?舉頭見明月,低頭思故鄉。
     正是夜來古鏡照月讀,妙航和尚演心經。
     !見什麼?色受想行識五蘊皆空。
     何為五蘊皆空?!此乃蘊空大法,不可說,不可說。修得蘊空法,水火皆不怕。水淹不著,火燒不著,棒打不著,誰也看不著。
     你能看見觀世音嗎?觀音修成蘊空法,千江有水千江月。比不得她,比不得她。
     蘊空大法!!想入非非,非非之想。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,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?
     度一切苦厄。
     遇到一切苦厄、災難都可以從容以度,平安以度,為什麼?蘊空大法!
舍利子!
     不是叫你!你跑來做什麼?吾是說子離舍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 何為子離舍?飛龍在天,亢龍無悔。小人剝廬,君子得輿。但見群龍無首
     為何見群龍無首?蘊空大法!
     舍利子問天女,何不變卻女身去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 天女歎曰:吾覓女身廿年,終不可得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 為何覓而不見?蘊空大法!
     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受想行識,亦複如是。
     不空不色,亦空亦色。空色不二,一體同觀。但見一片山水色,又見山水亦如空。迷者見色不見空,孰知空色本來同。二月早春似淨清,太湖風起暗波紋。貴妃酒醉香池外,猶憶當年兵馬行。
     又曰:常憶昔年三月三,瑤池湖畔玉橋邊。嬪妃彩女嬌聲語,九宮盛會巧對聯。
     熱鬧!上述小令,句句是色,句句亦是空。正是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
     舍利子!是諸法空相,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o持之以恆腳踩地球飄虛空,閱盡銀河風浪平。蒼海桑田瞬間過,大日茫茫宇宙中。
     是故,空中無色。無受想行識。無眼耳鼻舌身意。無色聲香味觸法。無眼界,乃至無意識界。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。乃至無老死,亦無老死盡。無苦集滅道,無智亦無得。
     以無所得,,菩提薩埵。依般若波羅密多,,心無罣礙。無罣礙,,無有恐怖。遠離顛倒,夢想究竟涅盤!
     三世諸佛,依般若波羅密多,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故知,般若波羅密多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無上咒,是無等等咒。能除一切苦,真實不虛。
故說,般若波羅密多咒。
     正是如此,方說此咒。
     既然如此,既然說了這個咒,你舍利子就應終日幹幹。
     何為終日幹幹?古曰:揭諦揭諦,波羅揭諦。波羅僧揭諦。
     那麼,又何為四揭諦?
     終日幹幹,龍躍於淵!
     !舍利子,你可明白了?你可明明白白了?
     和尚,我越聽越糊塗!
     善哉,善哉。菩提薩婆訶!
     和尚,我更糊塗了?
     善哉,善哉。古曰:難得糊塗,糊塗難得。
     且問,何為大神咒?何為大明咒?
善哉,善哉。菩提薩婆訶
摩訶般若波羅密多!摩訶般若波羅密多!摩訶般若波羅密多!
         
第六節
下麵再談談《心經》。
《心經》是經中之經,縱觀古今中外,讀、解、注《心經》者,各有千秋,但大都未解真諦。其中的根本原因是,自修自證不到家,能量級不具足。另一表觀原因是,斷句斷的不是地方。由於斷句斷的不是地方,故難以深入經藏,難以了知真意。
     為此,吾將本和尚閱讀《心經》的斷句法,陳述如下,以供修行者參考。
     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
     !自在菩薩。
     !深般若,波羅密﹣﹣﹣多時。
     !見五蘊皆空。
     !一切苦厄。
     舍利子!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。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識,亦複如是……
     以上是心經的第一部分內容,講的是修行的功法,什麼功法呢?蘊空大法!
修的方法是什麼呢?即是四個字,,,,度。
     至於如何觀,如何行,如何照,如何度,在《修行者》第四篇至第六篇,以及錄音《夜讀心經》裡已經講了入門的方法。這套方法,一半在《修行者》第四至第六篇裡,一半在錄音《夜讀心經》裡。兩下一碰,就出來了。但是,還有個小尾巴,小尾巴在修行者的第七篇和第九篇裡。
有讀者問,為什麼不集中搞出來。原因很簡單,因為《修行者》一書,不是單純的《心經》解注,而是用《心經》去解釋中華昆侖女神功
     下面是《心經》正文。
     舍利子,是諸法空!
     ,不生不滅;不垢不淨;不增不減。
     是故空中,無色,無受想行識;無眼耳鼻舌身意;無色聲香味觸法;無眼界,乃至無意識界;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;乃至無老死,亦無老死盡;無苦集滅道;無智,亦無得。
     以無所得,,菩提薩埵。
     依般若波羅密多,,心無罣礙。
     無罣礙,,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,夢想究竟,涅盤三世。
     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,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故知,般若波羅密多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無上咒,是無等等咒。能除一切苦,真實不虛。
    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 即說咒,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 揭諦揭諦,波羅揭諦,波羅僧揭諦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 菩提薩婆訶!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 摩訶般若波羅密多!摩訶般若渡羅密多!摩訶般若波羅密多!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 以上是《心經》全文,修行者不妨仔細體味,其味無窮!
     關於《楞嚴經》,這裡就不多解了,在《修行者》一書中已做了提示。《楞嚴經》是經中之王,為何是經中之王?是因為,在這部經裡,總結了佛門修行的二十五種功法,而且有佛王對這二十五種功法的評定。
但是,修行者要注意一個問題,《楞嚴經》中闡述的功法,其起修點是四級以上能量。若你的能量在四級以下,還是老老實實行九陰功,先把能量打上去再說。否則,你不過是裝裝樣子而已。
     起修點是個什麼概念呢?可比喻為跳高,運動會上的跳高,起跳高度就是1﹒9米。故而,只有能跳過1·9米的人,才有資格去參加比試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 假若,你只能跳1·1米。那麼,你就先不要去參賽,還是在家煉基礎功,把能量打上去,再去參加比試!不要去爭,去搶。你去了,也是白去,空浪費時間和精力。
,夜讀心經裡的標點與本節不盡相同,這不要去管它。這裡有個層次的問題,不同的層次,點的位置是不同的,導引的注意點也是不同的。